政策法规宣传,提升群众保护意识
专题研讨夯实耕地保护工作
泸溪县浦市镇六个村实施高效农田集中保护,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在高标准农田保护的加持下,龙山县茨岩塘镇水稻喜获丰收
退荒复垦,高价值作物激发粮农种地热情
龙蛟 龚琳翔 李捷
隆冬时节,在位于湘西州花垣县龙潭镇龙门村的龙潭河边,车来车往,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砌石固堤。
原来,这是该县高标准农田保护项目龙潭河护堤加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这个高标准农田保护河堤加固工程实施完成后,我们村沿河的300多亩农田将不再受洪水的威胁了……”在现场查看施工进度的村书记杨劝对笔者说。
龙潭河发源于花垣县龙潭镇土地村太阳山脚,蜿蜒流经豆旺、龙门、窝坨、龙潭、草坪等村和社区,孕育着龙潭镇千余亩良田。
因地势平坦,每年的丰水期,从山里流下的洪水都能淹没大片农田,给百姓造成不少损失,以至于坊间流传着“龙潭好一坝田,年年买米过年”的顺口溜。
近年来,得益于湘西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这里实施了高标准农田连片保护工程,龙潭河河道改直、河堤加固,改变了原来“逢水就淹”和“买米过年”的窘境,龙潭镇也因此获评“花垣粮仓”之美誉。
“大美龙潭”成了我州耕地保护的缩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就涵盖了粮食安全。
作为七山一水一分田地区,我州的81%辖区面积为山地丘陵,人均耕地保有量仅有0.93亩,这个现实让大家认识到了耕地保护极其重要。
“如何守住全州耕地保护红线,端稳湘西饭碗”成了摆在湘西自然资源人面前的一大考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地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逐步突显。
为应对这一考验,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湘西自然资源人牢固树立“耕地保护,国之大者”的思想意识,以“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首要任务,采取“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严厉措施,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实现了全州耕地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双达标,守牢了我州耕地保护红线。
压实责任
推动耕地保护有序实施
耕地保护落实党政同责,就是要落实田有人种,地有人管,压实责任,严防“占”“闲”“荒”。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鲜明强调“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必须认清底线、明晰责任,以党政同责为抓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
两年来,我州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建立起了以23个职能部门参与,以州委书记、州长任州级田长的州、县、乡、村、网格的五级责任机制,将耕地保护纳入了全州各级党政考核内容,做到了每一块田有人耕、有人管,任务到田、责任到人。
同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耕地保护底线目标数逐图斑、带位置下达到县市,由县市分解到乡镇、村,县、乡、村,层层抓保护任务的落实,确保守住耕地保护的底线目标。
摸清实数
全力保障耕地保护目标达标
我州有多少耕地?如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达标?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对我州的耕地保有情况考核中,下达的总体目标:截止2025年,全州耕地面积不低于265.6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232.81万亩。
如何确保耕地不减少,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一方面,我州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参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评估耕地质量和适宜性,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和连片度,推动零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整合调整,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保护,稳住基本农田基数。
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保持耕地进出平衡,结合农用地需求编制年度进出平衡方案,确保年度稳定利用耕地面积净增加。结合“占补平衡”政策,补足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推进耕地恢复,逐步补齐十三五期间耕地流失缺口,确保耕地数量不降。
目前,通过国土调查和实施恢复措施,核准我州耕地实有面积为269.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32.81万亩,已超额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疏”“堵”结合
推进“两非”整治全面落实
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是耕地保护的着力点,“非农化”问题关系到是否能够守住耕地红线问题,“非粮化”关系到良田是否粮用问题,破解“两非”问题要疏堵结合。
“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耕地政策宣传,加强用地指导,让群众知道红线在哪?为什么要守?土地怎么用?
近年来,借助“地球日”“土地日”等重要节点,全州自然资源系统利用广播、电视、微信消息等方式,加大了对《土地管理法》和土地保护“八不准”“六严禁”政策法规的宣传。在全州规范设立了1494个村级田长制公示牌,实施集中连片耕地挂牌保护。组织现场宣传活动8次,发放宣传单(册)9000余份,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认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堵”就是坚持对乱占、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零容忍。实施土地监测核查制度,利用高清监控、遥感卫星等技术,实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全州开展了耕地保护“三湘护农”和“百日攻坚”行动,清理督办各级各类占用耕地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三湘护农”行动的统一部署下,我州连续两年实施耕地“两非”专项整治,清理涉及“两非”整治问题2053宗,整改完成2020宗,问题整改率达到98.4%,有效促进了全州耕地的合法利用。
严格管治
全面推进“大占补”新政落实
耕地占补平衡是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之一。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求。
一直以来,我州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在“占”方面严格审查,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的严格落实“先补后占”。2023年至今,全州上报占用耕地建设项目152个,全部按要求落实占补平衡。
在“补”方面,启动了全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通过内业分析共集约出后备耕地资源3.08万公顷。同时大力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将后期管护耕种补助费按水田每亩3000元(补三年,每年1000元),旱地每亩1500元(补三年,每年500元)纳入补充耕地项目预算,共入库补充耕地项目101个,即顺利保障了大兴寨水库、铜吉高铁等重大项目用地,又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已连续三年实现耕地净增加。
除此以外,随着国家对耕地占补政策的调整,我州也积极转变耕地保护占补政策,逐步向更有利于耕地保护的“大占补”政策改进。
“今年,国家对‘占补平衡’政策进行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统一实施‘大占补’,取消‘进出平衡’政策,这一政策改革拓宽了补充耕地来源,将更有利于耕地集中连片和整体性保护。”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田万里介绍。
“田长制”助力
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田长制”的实施,是促进耕地保护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的重要机制。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了保护责任全覆盖。
2022年以来,我州全面推行“田长制”,组建起了一个由23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州、县、乡、村、网格五级监管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实施以来,各县市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的作用,坚持不重不漏、方便巡查的原则,划分田块网格,明确各级田长责任,做到了每一块田都有人耕,每一网格有人管。
同时,借助信息化管理,实现耕地保护信息管理平台、群众监督端、网格田长端和田长管理端的信息互通,实现群众、田长和各级管理者从网上巡查、信息报送、实地复核、查处整改到图斑销号全生命周期管理。
截至目前,我州已设立各级田长1923名、巡田网格员7259名,建立起了耕地保护问题发现、处置、解决的管理闭环,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监管机制,为全州耕地保护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寸土寸金乃国家之本,一垄一亩关乎百姓之生。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需要各方的重视与行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迈向未来的新征程上,我州将以国土空间规划、耕地“大占补”政策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耕地保护的主动性,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筑牢耕地保护红线——让湘西的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让助力乡村振兴的资源要素保障更给力!
本文图片由湘西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