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泉 向汉品 杨继东
“我们村的人均收入在2018年时有7500元,到2024年 ,达到18000元。5年时间,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岁末年初,泸溪县洗溪镇洞底坪村村支书杨国庆算了一笔账,“村民都说,现在的生活像葡萄一样甜!”
初见杨国庆,他正在一个偏远村民小组,协商通路灯事宜。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有一个村寨的入寨路灯还没通,现在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有了条件,一定得想办法在春节前完成通路灯。”
年近60岁的杨国庆,结实、纯朴,走路带风,完全不像一个花甲之人。在夸他身体好时,他连连说:“洞底坪村位置好,有山有水,交通便利,风光秀丽,北靠天桥山,西靠马鞍山,南靠铁掌山,高山上葡萄园成片,农旅融合一体,是一个宜居宜养宜游的好地方。”
“洞底坪村不养懒人,大家都在齐头并进地干!”杨国庆介绍,一直以来,村里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较好。同时, 大家具有勤劳致富的强烈意识,有吃苦肯干、能干的劲头。5年来,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主要靠对接市场发展产业,广辟致富路子。除了葡萄产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还有外出务工、种植中药材、生猪养殖等多方面的经济收入。洞底坪村说大不大,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共有455户1407人。但通过多年的不懈发展,当前,全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中药材产业2300亩,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有19户,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
“上班当工人,下班做农民,挣双份收入。”杨国庆说,离村5公里的泸溪工业园提供了很多务工岗位, 村里许多年轻人,白天进厂务工,下班后回来还可以干地里的农活。在农忙,特别是葡萄采摘时节,在外地务工的年轻人也会回来帮忙,一起过葡萄节。
在杨国庆的带领下,我们登上洞底坪村的高山。远远望去,只见葡萄园随山起起伏伏,一眼看不到边际。10多年来,通过不断夯实葡萄产业基础,提质扩面,葡萄产业让荒山成为洞底坪村致富的金山,成为“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的真实写照。
“这片葡萄地虽然不是我的,但我把它们当成自家的地一样管理。”68岁的杨大爷一边在地里给葡萄剪枝,一边乐呵呵地向我们介绍他的致富之道。
10年前,杨大爷在外打零工,左一天右一天,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还照顾不到家里。如今,他租了种植大户田绍志的1000株葡萄,只要把葡萄管理好,达到了上市要求,田绍志全部按市场价收购。这一产业发展模式,不仅激发了他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解决了没有销路的后顾之忧,让像他一样的许多村民挣了钱还能照顾家。
在山顶上,我们见到了田绍志。他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葡萄山庄。“要是葡萄成熟时来就好了,那时山上到处是人,有专门来买葡萄的,有带小孩来体验葡萄采摘乐趣的,有组团来搞户外野炊的,还有本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来开直播的。”
一番交谈,得知30多岁的田绍志原来是前任村支书。他上任后, 经过多次考察市场,请教农业专家,先后引进阳光玫瑰、巨峰玫瑰和玫瑰香等10多个葡萄优良品种,率先在只有19户人的黑溪寨,引导17户带头种植葡萄。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努力,“泸溪高山葡萄”畅销市场,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成为村民们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过去10年,村里的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往后怎么走,要看杨支书了。”田绍志打趣道。
未来怎么走,村两委正在积极地谋划,并行动起来。在高山上,一个葡萄酒厂厂房已经基本建好,只等设备入场安装,湘西州的第一家乡村葡萄酒厂将应运而生。同时,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葡萄山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一条葡萄产业链正为小山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