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舞
乾州春会
钢火烧龙
文\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刚 图\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张谨 胡承鼎
编者按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湘西地区的风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以神秘感、异质感、多元化著称,尤其是湘西春节(湘西年),不仅保留了大量中国春节旧时代的习俗,更闪耀着湘西独有的风情特质,弥漫着中华文明浓浓的烟火气息。
2025年春节来临之际,团结报《文旅周刊》和湘西网精心策划推出“世界非遗·中国春节·湘西年”专题报道,多维度、全方位挖掘并展现湘西春节的独特魅力,为中国春节荣登世界非遗喝彩,为湘西文旅繁荣发展献力,也为全球读者更直观了解中国春节、湘西风情提供一个新的窗口。
1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过数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中,大约一万年前发生的农业革命,对人类进化产生了极为关键的影响,奠定了后来人类文明的基本形态。
首先,农耕将人类束缚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从而改变了原先迁徙、采集、渔猎的生存模式。土地因此跃升为最重要的资源,并逐渐发展成为权力结构的基础,进而催生了阶级与私有制。
其次,农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人们从原本以淀粉、脂肪、蛋白质为主的多样化饮食逐渐转向以淀粉为主的单一饮食,人类的生理机能乃至形体外貌也随之逐渐适应了淀粉的属性规定。
再者,农耕使得食物供应变得更为稳定且充裕,这直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包括劳动分工及城市化。
此外,农耕还激发了人们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为后续的科学进步与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农耕使得一部分人得以从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这些脱产者成为推动语言、宗教、艺术等文化元素在固定社群中积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农耕活动促进了动植物的驯化进程,但同时也加速了部分物种的灭绝,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永久性地改变了地貌。
2
而中国因为工业革命较晚发生,因此保留了更多农耕时代的传统和痕迹。这些传统和痕迹,以文化习俗乃至文化心理的方式,在春节这一东方最隆重的节日中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中国春节几乎所有的“年俗”,都是由农耕派生或围绕农耕演进。
比如“腊月”。有一种说法,腊月来源于“腊肉”(最早见于《周易》),在时间上先于另一种说法来源于“腊祭”(最早见于《诗经》,《诗经》成书晚于《周易》),而且,“腊”字的本义就是干肉。腊月因为干燥寒冷,食物尤其是肉食更容易保存,可见“腊月”以及“腊肉”的文化习俗,与农耕息息相关。与“保存食物”相关的年俗还有做年糕、制糖馓、炒阴米等全部食物性“年货”的制备。
比如“守岁”。守岁在除夕之夜,跨年放鞭炮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并兼顾辟邪,通宵保留灯火则寓意驱逐黑暗,两者皆有向黑暗中不可名状物标示势力范围的意思,正月十五元宵要办灯会也有这个意思,都是在强调“领有土地”这个农耕社会最大的权柄。
比如“春联”。春联主要反映的是农耕时代的文化心理,文字内容也多半是祈愿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类似的年俗还有迎灶神、贴窗花、洗邋遢等,归根结底是为了农耕顺利。
还有太多的年俗,各地各民族的年俗,大同小异于农耕的框架之下,集中演绎于春节期间。
有意思的是,人类的基因突变乃至固化,通常要晚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无论我们认知多么谙熟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运转逻辑,我们的生理机能,却依然停留在农耕时代的惯性之中——我们从生物性上来讲,依然是“农耕物种”。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高能量的动物脂肪和糖极为稀缺,人类在生理上形成了疯狂吸收储藏脂肪和糖的条件反射,而没有形成如何处理过量的脂肪和糖的机制,于是,当我们轻易就能吃到大量脂肪和糖之后,我们的身体“不会玩了”,肥胖由此成为当前最普遍的“百病之源”。
既然人类的生物性依然停留在“农耕物种”阶段,那么每个人的基因中,都暗藏了对农耕习俗、农耕文化的“天然亲切感”,保留了大量农耕习俗文化的中国春节,因此成为全人类关于农耕记忆的共同精神家园。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这一沿袭数千年的农耕大节,得到了全球性的认可。
3
更好的消息是,我们的湘西,又是中国内地最晚工业化的地区之一,以至于保留了更多的中国春节年俗,加之,湘西还是民族地区,中原年俗与民族年俗在此碰撞、互动、异化,呈现出更具特色的中国春节样貌——湘西年,一个可能曾被低估而未来大有前景的稀缺性强势文化资源。
湘西跟中原地区相同的年俗非常多,包括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过小年、赏花灯、舞龙狮等等,包括“钢火烧龙”,也算。
湘西跟中原地区也许不同的年俗也很多,包括过赶年(土家族提前一天过年)、过苗年(非除夕夜过年)、抢年(比谁家先吃年夜饭)、闹年(舞狮子全村拜年)、赶肉(猎杀野味)、捡柴火(正月初一上山打柴,寓意“捡财”)、飨干佬(祭拜石头树洞等异灵干爹)等等。
可以说,湘西年既保留了大量中国春节旧时代的习俗,也闪耀着湘西独有的风情特质,弥漫着中华文明、农耕文明浓浓的烟火气息。
早在2020年,湘西州即向文旅市场推出了地域性春节产品“神秘湘西过大年”,至今已渐成品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而今,随着中国春节荣登世界非遗殿堂,湘西年迎来了顺势而为、大放异彩的绝好时代机遇。
做好湘西年产品,让游客来到湘西,撩动他基因深处的农耕记忆,帮他找回灵魂深处的梦里家园,让他吃好玩好心情好——我们的口号是:
来都来了,谁也不能瘦着离开湘西!
想想就很带劲。
总策划:田应明 龙文玉 周胜军
执行策划:岳跃强 彭宁 吴刚 石健 符晓鸣 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