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苗族鼓舞 鼓舞世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苗寨击鼓。 舒冰 摄

5岁的猴儿鼓传承人张昊瑾,观察野生猕猴的形态动作之后,即兴练起了猴儿鼓。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通讯员 王勇 摄

苗鼓铿锵。 舒冰 摄

龙梅翠(中)与她的黛丫黛勾苗鼓队 。 舒冰 摄

易果

2月1日,保靖县酉水河畔的村厨小村鼓声阵阵,来自水田河镇的村民以传统民族习俗“苗鼓”庆贺新春。

湘西每逢盛会必有苗鼓,1月21日晚,“中国村厨村艺大晒之我要上村厨村晚”主题晚会,开场就是湘西苗族鼓舞,“咚咚咚”“咚咚乙咚……”以鼓会友,击鼓传魂,响彻会场。

寻根:最正宗的苗鼓

1月4日,保靖县葫芦镇米塔村,湘西苗族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洪富强在家人陪伴下,高高兴兴地过了90岁的生日。洪富强的女儿洪爱菊说:“还是得益于苗鼓强身健体,目前父亲身板还算硬朗。”新春期间,不时有徒弟、徒孙上门拜访,谈笑之余,洪富强会叫家人搬出苗鼓,比画比画。

苗家爱鼓,如痴如醉。在洪富强家中,我们见到了最有名、最正宗的湘西苗鼓。洪富强家的堂屋不大,但会摆放至少一面苗鼓。客人多的时候,洪富强会把家里的6面苗鼓都搬出来,一起切磋苗鼓技艺。几十年来,洪富强培训苗鼓手达5000余人,其中歌手阿朵也曾拜请洪富强为师,学习湘西苗鼓。

2006年5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保靖县葫芦镇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中国苗族鼓舞艺术之乡。葫芦镇原生态苗鼓队打的苗族鼓舞,以苗族武术为根本,取其武术之精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鼓点时轻时重,时快时慢。鼓舞气质刚烈,气势磅礴,动作华丽而粗犷,苗族鼓舞的魅力和神韵尽含其中,充分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性情。

2007年9月,葫芦镇的500多名苗族鼓舞鼓手在湘西自治州建州50周年庆祝活动中,擂响数百面苗鼓,气势恢宏。该镇苗鼓队还北上哈尔滨、北京,南下广州、深圳,多次参加全国土家族苗族歌舞展演、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等并获奖,把苗族文化、苗族鼓舞“舞”出大山。

湘西苗族鼓舞,不只是鼓舞,还凝聚了苗族服装、苗族生活艺术等苗族人民的卓越智慧。洪富强的弟子龙梅翠说:“更多的是苗族文化的融入,比如将苗家打岩打铁、划龙船拉纤、捉鱼捞虾等生活元素艺术地融入苗鼓。”

龙梅翠讲述,她的姨婆——1930年出生、葫芦镇葫芦村的石青兰,1957年1月参加湖南省民间艺术会演,展演了女子单人鼓舞和双人鼓舞,获一等奖。同年4月,石青兰与保靖县吕洞山镇梯子寨的龙英棠、古丈县墨戎镇石志兰等出席“全国音乐周”文艺会演,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石青兰是我晓得的打得最好的苗族鼓手、老鼓王,虽已过世,但她打鼓的精髓传承下来了。”

正是受其姨婆石青兰,婆婆石妹堂、爷爷龙兴聪,以及吕洞山镇傍海寨的龙银兰等祖辈影响,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龙梅翠从骨子里热爱着苗族鼓舞。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她正着手整理最原始、最传统、最风韵、最正宗,传承千余年的湘西苗鼓宗源——元鼓舞,也受邀在各地巡演、授课。

元鼓舞没有现代舞蹈花鼓的飘逸,没有武术鼓的刚健与奔放。“元鼓舞的元素,都是生活景象的形似。它是苗族先辈们用一年四季的劳作动作与苗族姑娘的女红手工动作相结合,编排而成。”龙梅翠手持红绸鼓棒敲击鼓边伴奏,其他人在鼓的正面表演。元鼓舞起鼓节奏密集,轻重快慢有度。梳妆、敬喜、挽袖、挖地、薅土插秧、捡田螺等一套表演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观众一目了然。鼓手动作轻松、活泼优美,敲鼓叙事,演绎湘西椎牛祭祀时苗族鼓舞之魂,这种打法在苗族民间深受喜欢,传承至今。“我们葫芦镇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茶乡,更是天下闻名的鼓乡。”

探索:湘西苗鼓+多元发展

洪富强的爷爷洪荣科和婆婆张大姐当年曾是吕洞山区最好的鼓手,耳濡目染的洪富强打鼓时常觉得鼓文化还有许多内涵没有挖掘出来。“如果能把苗文化融入苗鼓中,一定能创出更奇更美的打法。”

2003年,洪富强把“八合拳”招式一一拆开,画成草图,共演绎出50多个鼓舞动作,组织村里的21名弟子排演新创的动作,边演边改,一遍又一遍,一套由冲拳(击)三防、五进关公、狂风击耳、八仙平跪、九转连防、击边、九响连印、猛虎起跳、顺反破门、花手牵目、拳术站立式出入场等10多个动作组合而成的苗鼓新打法出炉面世了,被命名“八合鼓”。

湘西苗族鼓舞州级传承人、自称“苗鼓少帅”的龙子霖是葫芦镇官庄寨人,在传承原生态旧式苗鼓基础上,他创新了武术鼓,在苗族鼓舞中加入苗拳武术动作,编创了撼山鼓和惊雷鼓,顾名思义,这两套鼓法打下来,是一定地动山摇、撼天动地、平地惊雷的。“咚,咚,咚咚咚……”气势雄壮、粗犷有力的鼓声动作,不时响彻山乡。每年“九月九”吕洞山祭山仪式、茶王争霸赛,都有来自不同县市鼓手打撼山鼓的身影。

尤裔鼓是龙梅翠的另一“湘西苗鼓+”作品。2002年,龙梅翠随老师洪富强去凤凰古城参加全国围棋赛开幕式,听洪富强说教八合鼓,龙梅翠心里萌生了要创编武术鼓的想法。小时候和爷爷学苗拳,在学校体操队学拳、双刀、棍等武术,这些动作被她融入苗鼓编创,再经多人指导,龙梅翠编创了横扫双棍、金鸡独立、策马征程、鲤鱼彪滩、猛虎下山、砍花刀、拉弓射雕、绵羊卷草、排山倒海、击鼓收兵等十小节武术鼓——尤裔鼓。

龙梅翠的得意门生、90后肖纳姣是葫芦镇葫芦村人,她认识到苗鼓的推广亟须创新,将湘西苗鼓与音乐结合起来,创作新作品,既保留苗鼓文化韵味,又与现代音乐结合。“我本人特别喜欢音乐,通过不同的音乐,配合不同的鼓舞。比如节奏较为严肃的音乐,就通过武术鼓去展现;欢快的音乐,就配上欢快的苗鼓动作,按照音乐的感觉配苗鼓动作。” 肖纳姣通过网络发布各种苗鼓技艺表演短视频,成为网红,把传播传承苗鼓文化做成了主业。

目前,保靖县已有湘西苗族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10余人。苗鼓,最初仅用于驱赶野兽,后来用于军事上指挥、布阵、传递信息等,如今,逐渐演变成苗家儿女交流情感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通过“+武术”“+音乐”“+苗族文化”等创新发展,演绎出几十种苗鼓的不同打法。

传承:苗鼓传习星火燎原

苗家崇尚“无鼓不节,无鼓不庆”,并且“惜鼓如金、爱鼓如命、敬鼓如神”。多年前,保靖葫芦镇、水田河镇、吕洞山镇等苗族聚居地的苗鼓队员,白天忙农活,晚上打苗鼓,千余名群众会击打多种鼓艺,组建了不少苗鼓队。哪家迎亲出闺,哪家新居落成,都会邀请各苗族鼓舞队前来庆贺。

近年来,随着保靖黄金茶产业不断壮大,不少鼓手种茶卖茶发家致富,搬进城市生活,有的鼓手逐渐退出苗鼓队伍。龙梅翠说:“保靖县葫芦中学、葫芦小学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份苗族鼓舞情结。”

2017年,龙梅翠在吉首市开办了黛丫黛勾(苗语:兄弟姐妹的意思)苗鼓培训班,当年学生达到300多人。她多次带学生参加省少儿艺术大赛并获奖,积极参与苗族鼓舞进机关、进学校等活动,受邀到各单位教授苗鼓,州民族文化馆为龙梅翠颁发了苗鼓传授老师证书。龙梅翠的儿子彭博成为保靖县第四批县级苗鼓传承人,并在香港第九届少儿艺术节、马来西亚第十届世界华人少儿艺术节获奖。截至目前,龙梅翠已累计培养徒弟5000余人。

2024年12月2日,龙梅翠与弟子肖纳姣发起成立长沙苗鼓基地,将黛丫黛勾苗鼓传承所搬到了长沙,汇聚了湖南省级苗鼓非遗传承人杨敬莲、彭英生,湘西州苗鼓非遗传承人龙子霖、石凤花等一批强大的师资团队。当天,来自中南大学的两名外籍学生在内的100多人成为长沙苗鼓基地首批学员。长沙苗鼓基地前期实现免费招生,计划孵化万名苗鼓爱好者,开办以来,已将苗鼓技艺传播至全国20多个城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对苗鼓感兴趣的青少年。

保靖县非常重视非遗传承,在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上,举办了保靖武术鼓邀请赛、苗鼓争霸赛、重阳吕洞山祭山、茶王争霸赛、乡镇原生态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特别是“中国村厨村艺大晒”活动中,苗族鼓舞更是鼓声铿锵,猴儿鼓、迎宾鼓、撼山鼓、元鼓舞等开场迎宾。2025年元宵节,该县还将举办保靖县村厨小村苗鼓大赛,以传统鼓舞和创意鼓舞分类比赛,让更多人领略苗鼓魅力。

“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苗鼓声声,苗家人以舞会友、击鼓传魂,以热爱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永不止步、继续传承;苗鼓声声,湘西苗族鼓舞以创新姿态鼓舞世界!

作者:易果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