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龙昌舜丨“他”知故乡事——读《一方水土》有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龙昌舜

梁厚能的50万字乡土文化散文集《一方水土》近日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在第一时间求得一本。全书围绕其胞衣之地“一脚踏三省”的桂塘坝及边邻叙写,颇具地域文化特色。我与厚能在州人大机关共事十多年,并且都有过同时期在不同县政府机关当秘书的经历,现在还是同一小区里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上下班途中和其他业余时间免不了一起闲扯,因此对他这本书的创作情况比较了解。于地域而言,本书虽涉及湘鄂渝三省(市),但只是其交界处的一隅,地图上的一个芝麻小点,现实中方圆二十多公里而已。其中前三篇文章依次写的是湖南省龙山县桂塘坝、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重庆市酉阳县大溪口,均是“一脚踏三省”的边地重镇。这里山同脉、水同源、话同音,商品交易、人员往来、男娶女嫁没有隔阂,饮食习惯、民俗文化乃至天气变化别无二致。于作者而言,是“望闻问切”后的呕心沥血之作。“望”,既有新近实地凝视,也有过往经历回眸;“闻”,有他记忆里储存的隐隐约约往事,也有他探访中记录的虚虚实实趣事;“问”,就是与老一辈围炉促膝摆龙门阵、和知情人打电话了解、查阅方志档案资料;“切”,则是他对那一方水土的人事认识透彻、情感真切、表达贴切。通过对生活在那一方水土的人、发生的故事以及人文自然景观的文字呈现,表达出厚能对故乡的热恋、对人生的体会、对历史的回溯、对现实的烛照。

《一方水土》里有一户、一寨、一村、一镇,有他的始祖、父亲、母亲、族叔、兄弟、姐妹、族兄、朋友、外甥、表侄、族侄、老师或乡贤,有山、水、田、林、路、桥、街。可以说,《一方水土》是一个赤子在故乡不紧不慢地行走,也是一个游子在异乡亦真亦幻的梦境。该书后记,厚能以“最美我家山好月,最爱做故里文章”为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和感恩。从书中,还可以了解到,厚能对故乡的点滴回报,曾经主编出版了《清清皮渡河——湘西桂塘优秀文学作品选》,主导打造了梁家寨书法碑林、桂塘书法墙、跳岩河摩崖石刻、明溪书法桥等书法景观,并主持编纂了《梁家寨志》。读完《一方水土》,书中那些乡场人物、乡村故事、乡风习俗、乡土菜肴,如一部乡土电视连续剧画面一幕幕闪现在脑海。借用沈从文所说的:“我的前半生活在湘西,后半生活在对湘西风情的美好回忆中。”厚能前半生活在桂塘坝,后半生活在对桂塘坝风情的美好回忆中。又正如黄永玉先生所言:“我有时不免奇怪,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它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冈上的森林、那些植物覆盖着的水井、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你小时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无疑,桂塘坝及其周边的那“一方水土”,既是厚能的现实故乡,也是其精神家园。我从该书读出了一个游子的归心,一个书生的初心,一个文人的童心。

书中的方言或俚语运用妥帖,或跌宕,或幽默,或浅显,或深沉,不仅对湘鄂渝三省(市)比邻地区读者更具亲和力,而且于其他读者没有阅读障碍,既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体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方特点。比如《两河口:见证峡谷历史的两水交汇地》里写道:“按说刚过春节,肚子里还有些油水,但实在太饿了,我俩顾不了吃相,狼吞虎咽,逮了个肚儿圆。”一饥一饱,生动传神;《二隥岩:最早唱响汉戏的边陲古寨》里写道:“哪有草窠饿死蛇……娘儿娘盼皮地劳作,用勤劳的双手慢慢地积攒起一份家业。”表达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糖坊坳:凉风吹过山歌来》里写道:“斑鸠潭的刘喳口是一个神不弄懂的人,每次在桂塘坝赶场喝醉了,闹窜翻天地来到这里,袒胸露肚地躺在坳上吼天话,满嘴跑火车。”对刘喳口欲扬先抑的效果更好;《油坊潭:一个山村旮旯的烟火气》里写道:“我回老家时,吃过晚饭后也经常散步来到这里,与村民们天一句地一句的日寡白,了解村里发生的很多新鲜事,常常至深夜才回去。”“我”与村民无话不谈,仿佛其中一员;《滑石坂:三省界碑旁的界顶人家》里写道:“石板已被踏得很光滑,稍不留神就会打蹩脚搭告子。”既直接说明了石板真滑,也间接说明了生活在此的老百姓的吃苦耐劳。石板之所以光滑,是因为那里的老百姓长年累月起早贪黑负重从上走过;《白发亲娘》里写道:“娘有时自嘲地说:‘潲桶把把都被我提熔了’。”道出了娘的勤劳和艰辛。“每当开学时,我给娘报出学费、生活费的数额,平素节俭的她,从来没有打嗯挺。每次给钱,都是一个学期一次性给足。”展现出一位既节俭又大方的母亲形象。特别是《漫话桂塘方言》一文,将桂塘方言进行系统梳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细读。正如厚能在文中所言“记住了方言,就记住了乡愁。”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有许多精当的比喻,景情交融。比如《二坪界:伞把岩下有人家》里写道:“界上土地辽阔,但我所见平整成形的大块土地却不多。庄稼地被岩石分割成东一坨西一块,像和尚身上的百衲衣。”界上的土地资源和农民的勤苦状态跃然眼前。又比如《桂塘坝:“一脚踏三省”的边陲小镇》里描写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龙山大峡谷时,跳出峡谷看峡谷,“站在高处远眺,大峡谷两侧的山脉犹如两条飞奔而去的巨龙,相互平行,互不干涉,却又互不相让,昂首前行。”寥寥数语,从另一个视角将峡谷写活了,不无傲娇。袁枚在《随园诗话》里云:“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厚能深谙其道。《一方水土》文字里的奇景、美食、达人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奇景,比如大溪口冠军山、古道溪三脚岩、乌龙山大峡谷、茶岔溪吊脚楼群、酉水奇观卯洞、古木环抱的道坑、前丰村里的夫妻树、舍米湖磨刀湾桢楠群落、二坪界伞把岩以及悬崖上溶洞密布、“地无三尺平”、发音独特的村庄苦达岭等;美食,比如年粑、油粑粑、米豆腐、团馓、油茶汤、活鱼煮豆腐、腊肉、枞菌、鲜笋、蜂蜜、板栗、丝栗和野蜂等;达人,比如坳上蛮子、斑鸠潭刘喳口、明溪老红、洞坎村石雕画手艺人彭大初、舍米湖摆手舞艺术大师彭昌松、“苞谷状元”向世奎、老兵高万等。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我认为潜藏在厚能内心深处的那份炽热的乡情、亲情和友情,为了实现心中理想的那份执着、真诚和从容,就是《一方水土》之所以“显得美丽”的“那一口水井”。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厚能聊天时透露,他退休之后,打算再创作一部《一方水土2》,目前正积极搜集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祝他夙愿早日实现,为自己的文学之梦再续华章,为湘西文学事业再添精彩!

作者:龙昌舜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