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乡土人才是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乡土人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很多地区存在乡土人才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方式不精准等问题。要深入推进乡土人才自主培养和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乡土人才发展瓶颈,才能真正让各类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改进乡土人才评价标准。要突出德才兼备,把品德考察作为乡土人才评价的首要标准和核心内容,为乡土人才建立诚信品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要坚持注重实绩,乡土人才评价决不能以“帽”取人,要探索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树立以实际能力、工作业绩、贡献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要适度放宽硬性要求,不强制要求学历、奖项、论文,侧重人才的业绩和技能,注重考察解决实际问题、带动产业发展、创新乡村治理、促进增收致富的能力。要坚持分类评价,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乡土人才特点,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乡土人才评价标准。比如针对从事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等工作的乡土人才,应重点考察评价掌握专业技术取得技术推广成果、带动群众致富情况;对从事技艺技能工作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应重点考察评价引领技艺传承、发挥帮带作用情况等等。
丰富乡土人才评价方式。乡土人才数量多、分布广、行业杂,必须不断丰富评价方式。一方面,要丰富评价手段“接地气”,灵活采用考评结合、培评一体、个人述职等不同方式;建立以赛促评、以赛代评机制,通过举办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将比赛与评价挂钩,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探索开创乡土人才“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模式,紧盯地方特色产业,举办乡土人才培养评价研修班,并结合培训成效,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材料评审、面试答辩。另一方面,要畅通评价渠道“听民声”,不同于专业技术人才,在进行乡土人才评价时,应注重减少查资料、看台账的过程,让评委走进田间地头,为乡土人才提供展现技能、展示成绩、展出成果的舞台。
强化乡土人才激励培育。要通过项目资助、创业扶持、平台搭建、职业培训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把乡土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优势。要积极为乡土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创造条件给乡土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支持有能力的乡土人才办企业、兴实业,让“土专家”领路,积极融入现代农业、休闲文旅、乡村旅游等乡村发展新业态,厚植乡村产业优势。要更加注重对乡土人才的培养,依托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才孵化基地等方式和平台,采取个性化培训的方式,扩大技能提升覆盖面,把乡土人才培育成群众信得过的“专家”、带动乡村发展的“能人”,使各类乡土人才真正“破土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