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万昕 石流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一。在凤凰县杨权家具厂门口,喜庆的灯笼高悬,厂长杨权早早就开始返厂,为新一年的订单筹备着。
一进门,层层叠叠、堆积如山的各式木料映入眼中。杨权带我们来到一架制作精美的木床前——他的得意之作。
床头纯手工雕花精美,造型古朴,整架木床为全榫卯结构。只见他拿起斧头,在床架和床头之间“哐哐”敲几下,床架和床头便能分离,凑近一看,连接处切口齐整、契合。“这种纯榫卯结构,对木匠手艺要求高,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很多客人专门从广州、深圳来订货。”杨权骄傲地介绍着他的“拿手绝活”。
1963年出生的杨权,是凤凰县木江坪镇金碧洞村人。1984年,迫于生计,他拜师学木工,由于天赋好又刻苦,仅一年多时间,便出师进入了吉首市石家冲家具厂工作。1988年,攒够了创业资金的他回到老家凤凰,开办家具厂。
与其说是家具厂,倒不如称这里是“木材超市”。除了一些工具、成品,这里最多的便是木材。一人都环抱不过来的胡桃木、白蜡木、黄杨木等被一层叠一层地堆压在户外,它们需要经过一至两年的风吹日晒、自重按压、自然风干后,才能成为制作家具的原材料。杨权说:“这样得到的原木,才能保证成品更稳定更经久耐用。”
从木材到家具,选材、设计再到打磨、雕刻、上漆,一系列程序下来,对木工的技术要求极为严苛。“做木工40多年了,我特别喜欢别人喊我‘杨木匠’。”“木工”与“木匠”,其区别的核心,在杨权看来,便在于是否有一颗“匠心”。
一切伟大,都是渺小的积累和幻化。“匠”者,这个定义不在他人,而在于内心。杨权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除了不断打磨技术,杨权亦注重创新。每次去福建、广东等地出差时,他都会利用闲暇时间逛一逛当地的家具城,一些独特又精美的家具总能让他欣喜若狂。他不断向外学习,又融入个人思考和本地文化,吃住都在厂里。通过多年奋斗,杨权凭借能个性化定制木制家具,不但在凤凰县本地声名远播,产品更是远销广州、深圳等地。
“从厂里出去的家具,都可以称为‘木器’。”这是杨木匠的自信,更是他的匠心追求。
现在跟着杨权的徒弟,年龄比他还长几岁。他一直坚持的纯榫卯结构制作工艺和手工雕花,徒弟还没学会,也没有年轻人愿意来花时间学,而老一辈木匠中,会这门手艺的人也屈指可数。
择一事,终一生。杨权希望,能有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像他一样,把“木匠”当成一生的追求,用一生养“匠心”成“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