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范诚丨攀登麻沟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麻沟坡高山苗寨。

文\图 范诚

攀登麻沟坡,我们选择在一个周日的下午。

这天,春阳高照,暖意融融。树芽吐绿,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正是登山的好时节。

麻沟坡,是吉首市矮寨镇排乃村的一个村民小组,被称为吉首市唯一不通公路的苗寨。我是在网上刷到关于这个苗寨的视频,觉得它极具特色,便开启了这次攀登之旅。

我们驱车抵达排乃村后停好车,向当地老百姓问路。老百姓十分热情地指点,告诉我们过桥后沿着水泥路一直往上走。

于是,我们过桥后便径直向山坡攀登。

这是一座极为陡峭的山,新修的水泥山路顺着斜坡直上。大约攀爬200多米,就到了一个休闲平台。这个平台是修建水泥路时顺带修建的,位于一大一小两株古树下。古树上挂着保护牌,仔细一看,原来是珍贵的青冈树,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只见大树的保护牌上标明该树树龄为120年 ,依我判断,那株小的青冈树树龄差不多也有这么久,而那株大的,树龄起码有200 - 300年。站在平台上,下面的排乃苗寨全貌尽收眼底,相对高度至少有60 - 80米。

从平台处转弯继续直向上行,大约走了数百米,经过一个垭口。过了垭口,便看到对面更高大的山下,是一个深深的峡谷。我们只能沿着右边一侧的山腰缓缓上行。这一段坡度不大,加之水泥路平坦,走起来相对轻松一些。沿途树木郁郁葱葱,视野比较开阔。每隔一段距离,路边的树枝上就挂着一些红色小条幅,仔细一看,原来是“怀化天佑户外登山队”留下的。没想到,这个小地方竟声名远扬,连怀化的登山队都知晓,也算是名声在外了。

越往里走,山越来越高,峡谷越来越窄,地势也越来越险峻。我们已经在峡谷的绝壁上行走。好在山民们已经开凿出一条相对安全的路,让我们能放心前行。

很快,我们进入了一个石屋檐下。所谓石屋檐,当地又叫“岩叭”,是在石头绝壁上天然凹进去的一个槽,外面形似屋檐,可以为里面遮风挡雨。里面有数十平方米的面积,可供人们歇息、休闲。这本是大自然地质构造的一个独特现象,生长在这个地方,不仅成为一种景观,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人们在修建水泥步道时,还在里面设置了水泥板凳或简易墩子,过往行人就更加方便了。

我们正为这种石屋檐惊叹不已,没想到穿过去后,前面又是一个。而且,一个接着一个,共有5个之多,让我们惊喜不断。并且,这些石屋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深。有些里面流水潺潺,有些外面古藤倒挂,显得十分古老壮观。有一处石屋檐,竟然分上下两层,上一层是我们行走的通道,下一层是一处面积有十几平方米的平台,上面落满黄色的树叶,显得空旷而悠远。要是几个人坐在里面喝茶,谈古论今,简直可以穿越到古代,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走到这里,如果只是一个人行走,会有一种阴森森、冷飕飕的感觉,胆小的人是不敢走的。好在我们有几个人伴。

来到山谷的尽头,便是一段陡峭的天梯。天梯修筑在两座大山的缝隙中,我们要从这个缝隙攀上去,攀到对面的山坡,然后翻越到山那边,估计那边就是麻沟坡苗寨了。

天梯全部用水泥架设而成,转弯抹角,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打造的,真的如同“天梯”一般。天梯里面的缝隙中,尽管正值冬季,又逢连续干旱,但仍有小溪流淌,潺潺有声。要是在雨季,这里早已是飞瀑流泉了。

这时,忽然听见上面有人说话,声音仿佛是从天上飘来的。说话间,有两个人从上面天梯中走下来。原来是两个游客,他们从上面看完风景后原路返回。我们打过招呼,询问了情况。得知距离目的地不远了,顿时浑身的疲惫消散,劲头更足了。

走完天梯,发现前面有两个苗族老人在攀爬。他们一男一女,背着背篓,看上去年老体弱,正艰难地往上爬。我们走上前去和他们搭话。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一对老夫妇,男的78岁,女的79岁,他们下山去社塘坡赶场刚回来,难怪背篓里放满了各种赶场购置的物资。

我们一边走,一边向他们了解情况。老人告诉我们,麻沟坡苗寨人口最多时有40多户,140多人,主要姓氏是吴、石二姓。近年来,由于山上交通不便,部分居民外迁,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少回来。现在山寨里居住的只有十几户,二三十人,且大多是老人。

前些年,吉首市派出单位到这里扶贫,本来打算修建公路。但因造价太高,而山中人口太少,觉得不太划算。因而一方面组织村民搬迁,一方面拨出专款,修建了一条简易水泥路,这就是我们现在行走的步道。

老人家因为背着东西,步子很慢。他们怕挡住我们的路,便特意停下来休息,执意要我们先走,我们便继续向前走了。

很快到了坡顶,站在路口,可以望见山上有几栋黄泥砖房,我想,那就是麻沟坡了。接着,又是一段平路。我们沿着平路,不一会儿便走进了麻沟坡苗寨。

这是一个略显荒凉的苗寨。大多是黄泥土砖房子,也有几幢木房子和青砖屋。有些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坍塌,有些因为无人居住,门前长满了杂草。不过寨子中的石板路依然完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说明这里经常有人走动,并且居民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

苗寨的多数房子依着一座山头顺势而建,附近有田土和菜园,在周边山头的环抱下,显得简朴而宁静。也有一户人家的木房子,装上了新的壁板,涂上桐油,散发着一股桐油的清香。

老百姓见到我们到来,像见到熟人一样,主动跟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进屋坐、喝茶,十分热情。经过交谈,我们了解到,这里东连乾州,南接社塘坡,西与凤凰禾库、花垣雅酉相邻,北靠矮寨大桥,是一片四面绝壁的孤山,周边都是深沟险壑,因而交通十分不便。但老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久了,习惯了,所以老人们都不愿意离开。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麻沟坡的名气越来越大。只要是晴天,几乎每天都有几批人前来。只是山里接待条件有限,来的人辛辛苦苦爬上来,连顿饭都吃不上就又走了。我建议他们在山上开一家农家乐,把菜单、价格和电话张贴在排乃村的墙上,或者发布到网上。让人们在登山之前可以电话预约点菜,爬到山上时正好能吃饭。然后吃饱喝足,在村里四处转转,观景拍照,还能带上一些土特产下山,这样就能满载而归,岂不快哉。

老百姓听了笑了,说这是个好办法,只要经营得好,不愁没有客人来吃饭,也就不用下山去打工了。

作者:范诚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