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从造景到造境:文旅的温度觉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

1

文旅升级要如何升?

思路多,方法也多。要挖掘地方特色,要将生态与文化相结合,要提升游客体验感……最近经历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对文旅有了另一个认知。

第一,最近一次去干洗店,店员接过我沾上油渍的羽绒服时,没有直接开具票据,而是翻开水洗标提醒:“腈纶面料表面光滑,油污容易扩散,聚酯纤维更好清洁。”一次普通的送洗,变成了一堂衣物护理知识课。店员用专业知识重构了消费关系,而我心甘情愿地办了一张充值卡。这种超越交易的服务,正是人文关怀最朴素的表达——将专业知识化作对他人的关照。

第二,春节期间,我和小朋友去吉首市绿道附近的草莓园采摘。皮肤黝黑的种植户搓着长满老茧的双手,建议我们去大棚最里面采摘,他说那里阳光更充足,草莓更香甜。而小朋友随之提出疑问,他就从阳光对甜度的影响,讲到种植前如何给土地消毒,如何平衡大棚的保暖与通风。小朋友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每一颗草莓都凝结着智慧与辛勤。当种植户选择分享种植心得而非催促采摘时,农业便成了一座桥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第三,有位朋友曾在菜市场偶遇品质上乘的葡萄,果农建议他买完菜后再来购买。待他返回时,葡萄已被抢购一空。但果农记住了他的联系方式,次年葡萄成熟时,主动致电询问是否需要预留。这份跨越四季的牵挂,比任何商业促销信息都更加温馨——它赋予了人文关怀以时间的深度。

在虚实交错的当代,数字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社交媒体上的浅层互动逐渐挤占了深度情感交流的空间,人们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盲目漂浮,日渐失去了对真挚人际联结的敏感度。那些即时互动的微妙表情、声音起伏里的情绪共振,反而成了日常体验中最稀缺的奢侈品。

2

在探讨文旅升级时,传统的观点聚焦于硬件设施的改善、景点的创新开发或是文化活动的丰富,而这几年多个“人情味”溢出屏幕的营销,让多地多个文旅项目从线上火到了线下。

淄博通过构建全方位的人情网格,让出租车司机化身城市导游,便利店提供免费行李寄存,居民自发为游客指引方向,将“好客山东”的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温暖;哈尔滨以冰雪大世界为载体,通过“宠游客”的形象和极致服务,树立了冬季文旅的新标杆;胖东来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每一位顾客感受到家的温暖;而贵州村BA则通过球场边的“人情看台”,将体育赛事升华为乡村客厅的集体狂欢。

这些案例证明,文旅要让旅行者看到风景,更要让旅行者感受到被看见、被记住、被温柔以待。最好的文旅升级,是让每个平凡的日常都成为携带体温的人文仪式。文旅的最高境界,是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转化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从而形成深刻的情感连接与口碑传播。

多年前,瞿章勋在永顺县芙蓉镇开了一家民宿,每天晚上他都会召集房客,聚在一起看电影《芙蓉镇》,或者给游客讲湘西故事、教湘西民歌,让芙蓉镇住宿从客栈迈入了民宿时代。现在,他经营的数家民宿里依然保留着火塘,围着火塘煮茶、唱歌、聊天也成为民宿的传统经典活动。

去年38位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在凤凰古城旅游,凤凰县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不仅打开机动车禁行卡点放行,同时维持现场秩序、清除路段障碍。

今年春节期间,湘西全州机关院落(包括学校)、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含人行道施划的停车泊位)近8万个,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你看,从个人到政府,湘西也在尝试“温情”营销策略,努力让善意溢满街头巷尾。

3

对湘西而言,我们不仅要见证这些温暖的瞬间,更要将这些点滴温情凝聚成推动文旅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用温情完成文旅从“造景”到“造境”的升华。

例如,从细节入手,打造有温度的文旅体验。通过系统化的服务技能培训,让更多本地居民成为“人文导游”。无论是出租车司机、便利店店主,还是民宿老板、景区工作人员,都能以专业知识和真诚热情,为游客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让每一位到访者感受到湘西的独特魅力。

例如,以情感为纽带,构建有温度的文旅连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游客反馈,及时优化服务细节。同时,定期回访游客,倾听他们的需求与期望,让游客感受到被重视与关怀,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形成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

例如,以社区参与为核心,打造有温度的文旅互动。鼓励社区居民深度融入文旅项目,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节、民俗体验活动等,邀请游客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体验苗族的歌舞、美食与传统文化,让文旅体验更具深度与温度。

例如,以品牌建设为依托,打造有温度的文旅形象。将这些温暖的瞬间与故事系统化整理,打造“湘西温暖文旅”的品牌形象。通过社交媒体、旅游攻略平台等多渠道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湘西的温情与美好,形成独特的文旅吸引力,让湘西成为游客心中不可替代的目的地。

文旅的精髓,不应止于展现眼前的风景,更要传递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温度。未来的湘西,应持续以温情为核心驱动力,将看似平凡的日常瞬间,精心雕琢成文旅的金字招牌。因为,真正的文旅,不仅是风景的盛宴,更是心灵的共鸣。

作者:田华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