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的茶园青翠欲滴,惹人喜爱。
又是一年采茶时,苗家姑娘采摘茶叶,人入景作画。
国茶村的民宿“茶庐”形似一片茶叶,与环境融为一体。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时序三月,草长莺飞。吉首市马颈坳镇和保靖县吕洞山镇、葫芦镇,大片黄金茶园陆续抽出新芽。虽未进入大规模开采期,但已有不少客商前来入驻,挑选称心的货品。
1
3月13日上午,马颈坳镇隘口村,两位来自长沙的客商在镇茶叶办工作人员向天顺的带领下,进入黄金茶种植基地考察春茶抽芽情况。他们缓步穿行在茶园中,不时伸手从枝头上抽出一颗新芽,置于鼻端下嗅了嗅,放进嘴里嚼了嚼,然后伸出大拇指。
参观完茶园和加工厂后,向天顺将客商们引到村里的民宿“司马茶居”,为他们安排好食宿,才又回到村部的办公室,继续处理事务。
这已经是向天顺当天接待的第三批客商了。每年开春后清明前,总有不少客商会提前赶到村里,生怕来晚了,便抢购不到今年的新茶。这些客商也成为新年的第一批游客。
“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得出一个结论,农村要发展旅游业,必须要有产业为支撑。现在隘口村的茶叶产业基本稳固了,下一步的旅游业发展,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向天顺是前任隘口村党支部书记,他嘴上说着“顺理成章”,脑子里却从没停下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除了客商和周边游客之外,我们最大的目标客户群是研学团。目前已经有吉首大学的研学团体、周边县市党校的研学团体与我们达成了合作意向。隘口村也针对他们的需求,做好研学游路线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天顺说。
经向天顺等人思考策划,隘口村研学游规划分为“餐饮”“民俗”“茶工艺”三大块。他们不仅立下了可供500人同时用餐的接待场所建设项目,更是将茶园、加工厂与当地的苗疆边墙遗址、司马河亲水平台等资源相结合,构建成一条“文教旅”一体的研学路线。
“春茶采摘的时候,就是研学游团队过来的高峰期。我们每天只能够接待500人,超出这个人数的团队都被我回绝了。那么两个月左右的春茶采摘时期,我们至少要接待3万人次的研学游客,这不仅是对隘口村旅游业发展的考验,更是大家的机遇和挑战。”向天顺说。
2
过隘口村,溯司马河而上,河的两旁有许多整整齐齐种满了黄金茶的小丘陵。春风拂过,墨绿色的茶树上点缀着翠绿色的新芽,煞是好看。这里便是黄金茶的原产地——保靖县黄金村的地界了。
傍海组在黄金村的半山腰上。一条已具完形的宽阔公路像巨龙一样盘踞在村旁,这是即将建成通车的“迁夯公路”。巨龙之下,有一间庞大的厂房,厂房墙面上“保靖黄金茶·中国茶黄金”的标语特别显眼。厂房之内,机器隆隆作响,这是为即将到来的春茶加工做好最后的检修工作。
厂房主人石金贵刚割下一块腊肉,烧过了之后,泡在清水盆里卖力地刷着,旁边已备好了蒜苗、白菜苔、酸菜、油炸辣子等小菜。他在为今天的客人准备他的拿手菜:腊肉火锅。
这次前来的客人是保靖县一家企业的员工。春天到了,老板组织员工来到黄金村春游团建,他们早早就与石金贵联系好,订下了石金贵的腊肉火锅。
“从去年底开始,一些企业机构、自驾团体的游客就不断往我这里来,指明就要吃我家的腊肉。我去年杀了4头猪,全部炕了腊肉,还没到过年就吃完了。后来和老乡又买了半扇猪,现在也没剩多少了。”石金贵手里忙着炒菜,腊肉的焦香从锅里弥漫出来,嘴上埋怨着自己没备够肉,眼睛却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游客们之所以选择在石金贵这里吃饭,不仅仅是因为石金贵的手艺好。在他的厂房前,有一大块空地,坐在空地往前望去,茶园和山林互相交织,野生樱花正好开放,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坐在此地用餐,嘴里有腊肉的浓郁,鼻端有厂房里传来的茶香,眼里尽是自然美景,一举三得。
鉴于每年愈多的游客,石金贵对自己的加工厂构思了改造计划。“坎下建民宿,推开窗就可以看到对面的风景;厂房里设置手工炒茶体验区域,让游客体验保靖黄金茶制作的传统工艺;上面的楼层我计划改造成土特产展厅,除了卖茶叶之外,也买一些腊肉、包谷粑之类的特产。”
腊肉端上桌,游客们纷纷伸出筷子。石金贵在一片赞叹声中,憨厚地笑了。
3
过了石金贵的加工厂,顺着迁夯公路往上走,择一条小路上山,盘桓10分钟后,路的两侧逐渐布满茶园。再往前行,一块巨石映入眼帘,上书“国茶村”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是的,保靖县国茶村,到了。
甫一进村,就看见两辆中巴车停在村口,游客们接踵下车。驻村干部周陆云热情地迎接着来客。
“这一批是从山东过来的,一共有70人,明天还有一批,50多人。”周陆云把游客们引到村集体经济餐馆“茶园人家”就餐,转身又忙着去茶园间的游步道查看。游客们吃完饭就会去游步道游览,最近有些小雨,周陆云担心游步道上积水打滑。尽管这条游步道上从不积水。
游步道绕着村中的茶园环了一个大圈。其间,可观赏村景、茶园和樱花,还有一处篮球场和露营地。天气好时,在露营地凭栏远眺,可望见遥远的吕洞山主峰。
游步道走到尽头,是一座只有七间房的精品民宿,叫作“茶庐”。这里的房间早已订满,但与茶园融为一体的建筑设计还是引来了很多游客参观。服务员热情有礼,凡游客来,不管住不住店,都会奉上一杯茶,以示欢迎。
“除了茶庐之外,我们的第二套民宿也在设计之中了。就在后山腰上,那里可以俯瞰全村景色,视野很好。而且我们这次设计的民宿将大幅提高接待量,会设置几十间住房。”周陆云说,“目前很多游客抢不到茶庐的房间,也会去村民家留宿。村里已经给所有村民的民居制定了安全和卫生标准,同时还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价格标准,严禁对游客漫天要价。”
国茶村不仅有漫山茶园和雅致古村落,还有七口古井、七处古亭,均是按北斗七星命名和排列,文化渊源深厚,一年四季不断有游客前来观光。为了进一步做好茶旅融合,国茶村的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配合。
“村干部负责产业、技术、村民工作,我们驻村工作队则负责规划、宣传、对外联络。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一起讨论、共同决策的。”周陆云说。
从隘口村到国茶村,一路茶香。细雨过后,山色明快。黄金茶打牢了当地百姓的产业基础,茶旅融合提升了农村的流量。
清明越来越近了,茶树也已抽芽,游客即将抵达。茶农、茶商、茶旅人即将迎来新一年的忙碌,但这忙碌,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