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兴
“让城市不仅容得下西装革履,也装得下背篓竹筐,成为各类人群创新创业、自我实现、自我疗愈的温馨港湾。”近日,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周立志的这番话,引发广泛共鸣。这番质朴话语,蕴含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理念,体现了对城市发展“高度”与“温度”的辩证思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美好生活的寄托。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展示着城市的现代化高度;而充满烟火气的农贸市场、方便实惠的“潮汐摊位”,则彰显着城市的民生温度。高度与温度,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高度,是城市发展的硬实力,体现在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基础设施的完善上。一座拥有发达产业、先进技术、便捷交通、美丽环境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影响力。而温度,则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体现在关怀市民、传承文脉、呵护生态上。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应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增收,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全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这些举措都是城市温度的生动体现。
高度与温度相辅相成。有高度而无温度,城市就会成为冰冷的钢铁丛林,缺乏生机与活力;有温度而无高度,城市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将高度与温度有机融合,城市才能既充满发展动力,又洋溢着人文关怀。
实现城市高度与温度的统一,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需求出发,向人民满意使劲。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城市既有拔节生长的高度,又有暖意流淌的温度,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