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黄文渊 通讯员 隆涛 陈卓
3月24日,在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的果园里,技术员小李正拿着土壤养分速测仪在工作。他笑着说:“以前施肥全凭经验,现在不一样了,通过这个仪器和配套的手机 APP,能实时采集土壤的氮、磷、钾等养分数据,上传到小院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精准的施肥方案。”
不仅如此,科技小院还在果园上空布置了小型气象站,实时监测气温、湿度、光照等气象数据。“这些气象数据可太重要了,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比如暴雨、寒潮预警,系统会第一时间通知果农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凤凰县紧抓机遇,深化“数据+”战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2024年,凤凰县通过“数字+科技”双轮驱动,将技术基因融入农业产业、基层治理与非遗传承,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多元融合”的县域振兴新路径。从田间地头的“科技小院”到云端治理的“数字乡村”,凤凰县以数据为纽带,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赋能农业产业,打造精准农业典范
凤凰县依托“三区”科技人才计划,推动湖南省首批“科技小院”落地一线,为农业升级注入硬核技术支撑。在吉信镇满家村、阿拉营镇新寨村等田间地头,109名专家组成的12支科技小分队开展“一对一”帮扶。 这些科技小分队充分利用气候、土壤等数据,优化猕猴桃、生姜等作物种植方案,攻克30余项技术难题,助力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国家级猕猴桃科技小院、省级铁皮石斛科技小院更汇聚全省顶尖团队,为产业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 目前,全县已实施20余个科技项目,科技人才“沉下去”成为撬动产业“活起来”的关键支点。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科技应用,凤凰县的农业生产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碎片化问题,凤凰县还通过数据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推动“一村一策”差异化发展。
赋能基层治理,打造智慧治理典范
廖家桥镇联合电信公司搭建“数字乡村”云信息平台,着力打造AI防控网、平安联防网、云播宣传网基层治理“三张网”及政府工作任务流、村民上报信息流基层工作“两个流”。 通过村大屏扩展到电视和手机端,实现三屏有机统一,极大提高乡村数字化精准管理能力。该平台能发挥应急调度、应急协同、应急专题指挥等功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预警、快速处置、快速上报,实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减轻危害,保障村民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数字乡村”云信息平台,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村民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同时,平台的透明化操作,也增强了村民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数据的应用,让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透明。
赋能非遗传承,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
凤凰县创新“非遗+直播”模式,打造竹山村“活态非遗村”品牌,苗绣、扎染等传统技艺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村干部化身“带货主播”,以数据分析优化营销策略,带动农产品线上销量快速增长。吉信镇满家村农耕文化园依托研学旅游数据,开发7类手工体验项目,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实现“非遗变现”与文旅深度融合。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凤凰县不仅提升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还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利用电商平台,非遗产品能够直接面向全国消费者,拓宽了市场渠道。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为非遗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提供依据。数据的赋能,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赋能构建人才库,吸引高层次人才返乡
为破解乡村人才短板,凤凰县构建“本籍人才库”,以政策扶持和职业晋升吸引高层次人才返乡。
通过数据的精准应用,凤凰县不仅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返乡,还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人才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乡村的农业、文旅、治理等各个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通过数据驱动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使得乡村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凤凰县通过深化“数据+”战略,不仅在农业产业、基层治理、非遗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为乡村人才回流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凤凰县将继续探索数据赋能的更多可能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