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远方的雄心与近处的答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undefined

湘西的茶山茶路茶人,串成茶旅融合的点线网。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陈昊 摄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彭宁

这个春天,吉首的茶山添了两条“线”。

一条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线路中,吉首市隘口茶旅小镇、湘西黄金茶博览园和夯坨村·坪年村茶旅民俗景观入选“品茶香春韵·观田园滴翠”线路;另一条是今年3月吉首市开通的“采茶专线”,12台公交车每日运送茶农超5000人次,被称为“开往春天的致富车”。

一条线向外延伸,吸引远方的人;一条线向内深入,托起身边的人。两条线在山水间交织成网,茶旅融合的答案,或许就在这“一进一出”的流动中浮现。

正值春茶采摘季,每天天刚亮,吉首火车站前的“采茶专线”公交车就载满采茶工向茶园出发。公交车串联4个乡镇茶园,车轮碾过山路,碾碎了“茶芽不等人”的焦虑,也碾出了一条从“近处问题”通向“远方愿景”的路。

这条路上,藏着吉首茶旅融合的底层逻辑——既要盯着“走向全国”的雄心,也要俯身解决“茶难运”的具体问题。

循着这条“品茶香春韵·观田园滴翠”线路,细节里处处是答案。隘口村,非遗传承人在茶园开设研学课堂教游客古法制茶,司马茶居民宿旺季一房难求;湘西黄金茶博览园,科技手段监测茶园生长数据,文化展馆系统讲解茶马古道历史;彩虹公路连通的夯坨村、坪年村茶园中,采茶姑娘指尖翻飞摘嫩芽,苗歌混着炒茶声在山谷回荡。

若细看吉首的茶旅版图,每个“近处的答案”都在为“远方”铺路。丰富茶旅体验,茶园旁建起星空露营基地,苗寨里办起茶祖文化节;打通产业路,45公里茶旅公路串起33个村寨,以“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延伸产业链,开发茶衍生品,提升夏秋茶利用率……

更深远的变化,藏在文化基因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里。当茶艺师把苗绣纹样刻进茶饼,当咖啡馆端出“黄金茶拿铁”,当直播间里的非遗传承人与网红主播同框喊出“3、2、1上链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便不再生硬。正如返乡创业在茶园边开醋萝卜店的洪芳芳所说:“城里人来这儿不单为买茶,更想听火塘边的故事。”是文化的“活态传承”,把茶叶从商品变成信物,让茶旅从生意升华为生活,茶旅融合才能升级为“有根的产业”。

暮色渐沉,山间的光与影悄然更迭。最后一班“采茶专线”公交车返程,车灯照亮蜿蜒山路,照向远方,也照向未来。

“采茶专线”破解采茶工通勤难题,“茶旅线路”推动茶旅融合产业升级,“两条线”在时空中交错,诠释着“雄心”与“答案”的辩证法。

打造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茶旅品牌,是远方的雄心;用12台公交车保障茶农出行,是近处的答案。前者如灯塔指引方向,后者如船桨推动前行——当长远的规划与脚下的步伐相融,山便不再是阻隔,而成了通向世界的风景。

你看,那些被春风亲吻的嫩芽,那些因茶而生的笑脸,都在印证同一个道理:真正的发展与振兴,要践行在“既抬头看远方,又低头找答案”的实干之中。

作者:彭宁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