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宋世兵:文字匠人的续梦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吴正凯

三月酉水闹春意,循径问景向青山。

过保靖酉水大桥,沿着蜿蜒的山路上行20来分钟,便到了与县城一水之隔的“天开文运”摩崖石刻之上的台地。立身于此,“黄金茶城、幸福保靖”的全貌基本上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楼宇在阳光下异常敞亮且充满生机,酉水河像一条碧绿的纽带绕城而过,水面上闪烁的粼粼波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1922年至1924年间,沈从文先生曾多次站在此处,俯瞰酉水河,听涛声,思人生,最终成为他奔赴北京逐梦的精神源泉的一部分。如今,这片承载着历史的山水,正见证着新的文化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这方台地上方不远,有一家经营了多年的农家乐——天开文运土家山庄。今天,与我结伴保靖的朋友“五哥”所要造访的目标,就是在这山庄中新开业的一家“宋世兵文创工作室”,据说是目前为止,保靖县第一家以个人创办的文创工作室。

“欢迎、欢迎,快进来坐。”走进文创工作室,“室主”宋世兵正沉浸在书海之中,看到我们来访,满脸欣喜。因为几年前我们三人曾先后一起共事,互为熟悉。他热情地拿出珍藏版的保靖黄金茶,为我们沏上两杯热气腾腾的香茗。

“宋主席,又搞大事情了。”同行的五哥在工作室里左看右看,他口中所喊出的“宋主席”就是宋世兵。今年57岁的他,是保靖县碗米坡镇人,家住酉水河左岸,大学毕业后在家乡一所学校教书,因打小就受酉水河文化的熏陶而爱上文学,也因其文笔出众而得以调动进城。后来工作几经换位,2017年任保靖县文联主席,在此之前还兼任着保靖县作协主席。2023年8月,因工作需要,他离开了文联主席岗位。

“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应该让给年轻人搞了。不过,虽然从主席的位置退下来,但手中的笔是我吃饭的家伙,这可不能丢下啦。”如今在保靖县复兴镇政府上班的他,每逢双休日只要不加班,都会来到文创工作室,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创作的灵感。

工作室布置简约,除了名家的字画和书架不可或缺之外,其余摆设也就几个“老样式”的坛坛罐罐。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室内的一张大号的四方桌,在当地也叫八仙桌,比一般农村办酒席的四方桌要大得多,四条长板凳也要比普通的长。宋世兵介绍,这个桌子铺上垫子可吃饭喝茶招待朋友,取下垫子,来玩的文朋诗友们可以写字作画,属于多功能用途。

“文创工作室于今年元月18日正式成立,以向往人民之向往,追求时代之追求为宗旨,致力于团结武陵山区的文化人,在文化创意设计、产品创新、服务交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发光发热。”宋世兵的眼神中透着几许自豪,他希望文创工作室能成为全县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通过不断努力,打造出一张与保靖黄金茶可以媲美的文化名片,为文化强县贡献一点力量。

谈及创办工作室的初衷,宋世兵感慨万千。新时代对文化及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与之对应的是文化人才的短缺。同时,他也想为保靖县的文学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创作的平台,让热爱文学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业务。从总结复兴镇凤巢山片区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到撰写复兴镇最美集镇的推介词;从推广民顺副食公司总经理彭秀琴的创新创业故事,到为百宇农业公司的产品“迁陵有礼”创作记及设计文化墙,再到为保靖涂乍河治理宣传片撰写解说词等,工作室的每一项工作都紧密围绕着保靖县的发展,为这片土地注入文化活力。

从文创工作室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满城灯光如繁星般璀璨,倒映在碧蓝而静谧的酉水河中,如梦如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宋世兵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持续发力。这样的文创工作室不仅是文化的汇聚地,更是梦想的孵化场,孕育着保靖县未来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作者:吴正凯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