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在我心里,这些英雄都是我的亲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李明潇

清明前夕,吉首市烈士陵园里松柏翠绿、庄严肃穆。一位鬓角斑白的老兵挺直腰板,缓缓走向一座座墓碑。他的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站定,立正,敬礼——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却带着微微的颤抖。

他叫陈志安,今年63岁,是一名退伍老兵。他的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哥哥牺牲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而他自己也在军营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我哥哥葬在广西那边,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实在无法年年都去。”陈志安眼眶微红,他蹲下身,轻轻擦拭着一块无名烈士碑上的尘土,“但是,我每年清明节都会来吉首烈士陵园,看到这些老前辈,就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心里很是怀念。”

他的哥哥名叫陈治贵,牺牲时年仅22岁,遗骨安葬在广西凭祥市匠止烈士陵园。由于路途遥远,陈志安并不能每年都去。于是,他把这份思念带到了吉首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许多和他父兄同时代的军人。他们或许素不相识,但在他心里,这些英雄都是他的亲人。

“小时候,我父亲就经常给我们讲朝鲜战场的故事,说他的战友们如何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炮火。”陈志安回忆道,“后来哥哥参军,再后来……他也成了烈士。”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哽咽了起来。

“哥哥参军时我十几岁,他的样子我记得很清楚。他牺牲以后,我也接过他的‘枪’,选择当一名军人,在部队立过功,也算没给父兄丢人吧!”说到这里,陈志安又自豪地笑了。

陈志安的父亲在88岁时去世,父亲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哥哥的墓碑前看看。但是,因为年纪大,加上身体条件不允许等原因,一直到临终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只要我走得动,我就会一直来这里看望这些老前辈,还有远在广西的哥哥。”

微风吹过松柏,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这位老兵的铿锵誓言。

作者:李明潇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