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施雨润苗
清明假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旅游时,特意订购了一套当地侗族传统服饰的旅拍。
得知我来自湘西,是苗族,摄影师好奇地问:“凤凰古城旅游行业做得那么好,各种风格服装都有,你为什么还来我们这里拍旅拍?”我笑着回答:“因为我觉得在侗寨穿上当地侗族传统服饰更有意义呀!”
经过一个小时妆造,我和女儿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当地侗族传统服饰,在侗寨里“臭美”了一回。摄影师轻车熟路地带着我们去各个能出片的场景,每个地方都挤满了“要出片的中国女人”,当然也有不少外国游客。
近些年来,随着“旅拍”兴起,催生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从推广、模特、服装、化妆到道具、摄影、修图,每个岗位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前些年,在凤凰古城经营旅拍工作室的朋友经常发朋友圈摇人,“求推荐摄影师和化妆师,拍不完!根本拍不完!”朋友还打趣说,即便古城灯光熄灭,摄影师的打光灯也足以照亮整座城。当时看来,旅拍行业仿佛是轻松盈利的香饽饽,各大景区旅拍店如雨后春笋疯狂生长。
近两年,随着“旅拍”发展势头放缓,旅游旺季也看不到招聘摄影师的广告了。抛开复杂的市场因素不谈,单从游客视角出发,我想说“我是真的审美疲劳了”。千篇一律的服装,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化妆,分不清是哪里的大头贴,美得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精修图,还有美其名曰“时尚与传统结合”的“杂交民族风”,失去了特色。旅拍店门口399、299、199的低价诱惑,透着“揽到一个是一个”的心态,让游客也失去了“精装朋友圈”的兴趣。
旅拍热潮时,我曾在凤凰古城苦苦寻觅专门提供当地传统苗族服饰的旅拍店,但都以失败告终。我曾询问多位旅拍店老板,为何不主推当地传统服饰旅拍,得到的回应大多是,这类旅拍在朋友圈展示不够吸睛,造型不够时尚,客户群体小众,难以盈利。
然而,旅拍的本质,难道不是先有旅行,而后才有拍摄吗?旅行聚焦于当地独特风光,拍摄则是为了留存旅行中的珍贵记忆。若各地旅拍毫无差别,那旅拍便失去了其核心价值。
旅拍行业的先行者们,理应肩负起行业发展的重任,积极打造诸如“凤凰旅拍”“丽江旅拍”“绍兴旅拍”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服务,主动向客户推荐带有鲜明当地文化“标签”的旅拍套餐。如此一来,既能为当地旅游市场增添全新的消费体验,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又能规避同质化竞争,降低恶性竞争带来的风险;还能吸引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粉丝群体,传播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甚至能借助外国友人的社交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可谓一举多得。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凤凰古城已有商家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发力打造“凤凰特色旅拍”,且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就是凤凰当地的传统服装,我一直想拍但找不到。”“太美了,下次一定来拍一套这种风格的。”
由此可见,并非游客对传统服饰不感兴趣,而是商家未能有效引导游客发现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一旦“国风审美”的“血脉基因”被成功唤醒,游客对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识崛起,极有可能掀起新一轮旅拍革命。这不仅是旅拍行业突破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更是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旅游这碗饭实在应该耕好“自家的田地”,将在地文化深度融入旅游产品与服务中,以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