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一村一品一乡愁 —— 保靖县碗米坡镇打造最美集镇建设样板 2024年05月29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正凯

门前俯清流,檐边花枝开。大道似纽带,相连山里外。

夏令时节,走进保靖县碗米坡镇,四周青山流翠,田野泛绿,波光闪耀的酉水河上白鹭翱翔。紧邻河岸的村庄,或白墙青瓦、或颇具传统土家族特色的吊脚楼相映于绿树间。最美生态公路——迁清公路横穿全境,仿佛带着碗米坡镇一路向前奔跑。

碗米坡镇位于保靖县城西北部,地处“酉水百里画廊”风光带中,前依酉水国家湿地公园,背靠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土家族发源地”,境内高峡平湖,沟壑交错,风光旖旎。行走在这座充满着民族风情气息的小镇中,可谓一步一风景,处处呈现出自然优雅、景美人和、村靓业兴的崭新气象。

“如何把碗米坡镇打造成乡村振兴中的一张独特而靓丽的名片?我们是进行了反复思考和多次入村实地考察和现场办公。”碗米坡镇党委书记雷代刚介绍。近年来,碗米坡镇结合乡村实际,聚焦目标任务,在“突破思想难关、聚焦主攻方向、优化人员配备、强化奖惩兑现”“四个+”要求上精准发力,积极探索生态优美、秩序良好、文明和谐的集镇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

在思想上“加突破”。将“党建元素”融入到最美集镇建设的各个方面,依托“党建+”数智碗米坡平台,结合微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发动,让最美集镇创建管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立足于自身区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紧扣内强人文、内外兼修、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的目标,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设计方代表等人员开展思想大解放座谈会,面对面征求意见、点对点确定方案。

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空间布局等因素,进行多轮次技术交底,突出规划的指导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最美集镇建设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融合,相互衔接,形成体系。

在方向上“加聚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惠民利民、生态宜居的建设理念,按照“绿化优先、净化跟进、美化点睛”思路,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最美集镇建设一体推进,在最美集镇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十不十宜”。

在人员上“加优化”。成立基建、绿化、提升三个专班,明确分工,协同推进。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人员一线抓的工作机制,通过周调度、半月通报和多部门会商等方式,配齐工作人员,明确“责任田”。

加速组建以镇村干部为主、党员志愿者为充实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以美丽办、应急办成员为主的综合执法队,以护林员、清洁员为主的日常保洁队伍,发挥三类队伍的作用,强化集镇日常管理,真正把最美集镇建设作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最直接、最有力回应。

在奖罚上“加实招”。常态化开展“最美农家”“好媳妇”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家风文化载体。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扎实开展好党群连心“五个到户”工作,用活群众满意度,将群众满意程度与工作实效相结合,充分开展积分制兑换奖品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在集镇建设管理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严格执行最美集镇创建管理规定,根据违规程度对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罚款处理等惩罚。通过树典型、奖先进、罚违规,赏罚分明推动最美集镇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实效。

“这个镇依山傍水,很有民族风情,不仅规划得好,建设得也很漂亮。”来自张家界的游客陈艳红一家正在街道旁的“三姊妹面馆”品尝碗米坡镇特色面。

碗米坡镇在探索运用“四个+”模式的最美集镇建设中,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油茶、大棚蔬菜等特色种植产业。

在白云山、磋比、拔茅、首八峒等村,新植油茶树6000多亩,全镇油茶林已达17000亩;在柳树坪村二艳蔬菜基地,吸纳40余户建档立卡户加入,每户增加收入近6000元,全镇现有蔬菜大棚近90亩;成立全州首例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暨碗米坡镇村集体经济示范园项目,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我们碗米坡镇现在建设得这么美,我再也不去外面打工了。”曾经在浙江宁波务工20多年的白云山村的田贵仁,今年在村里种了150余亩辣椒,开启了他返乡创业的新历程。

迎着暖阳走进碗米坡镇沙湾村,这里三面环水,景色宜人。树木掩映间,错落有致的清一色土家木质民居吊脚楼、转角楼一一呈现在眼前;曲径通幽的青石板路两旁花草摇曳,枝丫间鸟鸣啁啾;布局精美的农家庭院,古朴典雅的农家乐,宽敞气派的文化广场……目之所及,处处是土家风格元素,处处美景皆动人。

经过一系列的美丽创建措施,如今的碗米坡镇已经成为集乡愁文化、和谐文化、民俗文化、生态建设、文明礼仪、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高品位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形成了“线上有亮点、点上有特色、面上全改善”的建设格局,最终显现出一镇一韵、一村一景新风貌,切实“加”出了最美集镇“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