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01日

亁州琐忆

李琳君

距离最初一次到吉首亁州亦有二十七年了,当我每一次走近这座城邑时,感觉时光的脚步悄然而又匆匆。岁月洗涤了记忆中的亁州印迹,触目所见,新乾州无处不让人感受到盎然生气,古城新景,让我静静地品味着现实和记忆中的迥然。

二十八年前的盛夏,我参加完高考回到家中,一边协助家人服侍得了绝症在床的母亲,一边等待高考的消息。母亲过世一个月后,我才收到录取通知书,父亲急得没法,捕蛇卖钱替我攒学费。在姐姐和亲友的帮助下,我才得到州农业学校完成学业。可以说多年来我认真工作和珍惜工作,以及热爱写作,初衷原于寄慰已故的父母的厚望。

毕业前的那个学期,班主任姚老师带领我们到亁州柑橘研究所参观,去时好像是挤大客车,到亁州一个中学围墙外下车,从那里沿着一条车辆不是很多的简易车路徒步十多分钟,便到了目的地。姚老师与所里的人熟悉,所里派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两位技术员作指导。老技术员一头薄发,领着我们上山介绍各种柑橘和葡萄品种及其栽培管理要点。我站在山上,还能远远地看见那几位男同学和女技术员有说有笑的,很是投缘。

回校路上,经过乾州圩市,姚老师领着我们在农贸市场里逛了一圈。她讨价还价买了一包橘子,我们好表现争着轮流帮助她拎,橘子当然让我们私下里分食了大半,等她大呼上当时,只有二三同学还跟在她后面。在一同学提议下,我们几个邀约去逛乾州老街。实际上,我们对这座城邑很模糊,并不知道古街的确切位置。我们沿着早上下车时的那个学校的火砖围墙外走,沿途尽是些破旧又很少修葺的老式房屋,围墙上长着些稀疏的瘦草,太阳懒懒地晒着,我们也就认定那就是老街。印象较深的是一个什么厂子院坝坪上,铸有一只很霸气、肥硕欲飞状的大雕。

回到家里,我把见闻讲给老父听,老父皱纹脸笑得像个核桃,说他旧社会到过乾州。湘西事变时,他穿着麻耳草鞋,夹杂在大队人马的地方武装中,去凤凰请陈老统主政,路过乾州并在那儿借宿两天三夜。他说那时管乾州叫乾城,吉首叫做所里。

1996年秋天,同事老田夫妇退休回乾州家里去,我和几位同事领命护送。车子开不到田家大门口,只能停在一个医院院子里,我们要扛着家什绕过医院右边围墙下的泥巴路,约走百十米,才能到。两老讲讳忌,请人算过,上午十时后才能进宅,于是我们坐着抽烟,讲闲。从医院右手边看过去,好像围墙内就是我读农校时去参观柑橘研究所路过的那所中学。

第二年秋天,我调到乡村小学当教师,从学校到县城来回得一天,去吉首很不方便,更不用说去乾州了。时光留不住,转眼到了十年后的冬天,我到乾州时,很想顺便看看老田夫妇。我成家的时候买不起电视机,抱着小孩经常到隔壁田家看电视,两老面善,田婆婆管校报刊收发,我发表个什么,老人总是留意找样报送我。等我到乾州一看,一切都变了,路宽人熙,到处是整齐划一的绿树高楼,往年路过的学校和医院在哪儿呢?没了那两处记忆中的识别路标,就找不到田家了。最后只好打消去田家的念头,坐上计程车去州民中。

州民中临万溶江,地址小溪桥,老树青瓦,弦歌汩汩,学脉流畅。我悄然走进校园,沿着一条水泥铺砌的缓坡路走到一个亭子里小憩。后来敲开校档案室虚掩的门,自我介绍是来寻找大公报记者萧离在十三中学当教师时的资料的。对方热情地赠送我一本校志。

出了校园,我漫步在河沿树下,冬天的黄昏里,太阳像个红灯笼似的挂在西边,把有点浑浊的万溶江和沿河建筑物一并染上一层淡褐色,这一切,让我对乾州有了久久的怀恋。我到乾州的次数不是很多,然而,在这小城的一隅,有过我许多的怀想,让我想起已故的老父,田老夫妇,班主任姚婆婆,我那些州农校师资一班的同窗学友。

--> 2017-11-01 1 1 团结报 c516.html 1 亁州琐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