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06日

工伤预防知识(二十二)

一、噪音具有什么危害?

(一)噪音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观点出发,噪音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讲,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音。

(二)噪音对人体的听觉伤害:

1、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音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音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有水平。根据变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1)听觉适应。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音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分贝,离开噪音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2)听觉疲劳。指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音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音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分贝,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音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及噪音性耳聋。

(1)听力损伤。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正常进行。

(2)噪音性耳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音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早期损伤主要在高频范围内,国际化标准组织(ISO)确定听力损伤25分贝为耳聋的标准。

(3)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觉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甚至同时伴有脑震荡。患者的主要症状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听力检查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

二、如何控制生产性噪音?

1、消除或降低声源的噪音,使其降低到噪音卫生标准。

2、消除或减少噪音传播,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音,主要是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

具体措施有:企业总体设计布局要合理,强噪音车间要与一般车间及职工生活区分开;车间内强噪声设备与一般生产设备分开;利用屏蔽阻止噪音传播,如隔声罩、隔声板、隔声墙等隔离噪声源,强噪声作业场所要设置隔声屏;吸声措施,利用吸声材料装饰车间墙壁或悬挂在车间里,以吸收声能;隔振措施。

三、常用的听觉防护用品有哪些?

听觉保护的器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置放于耳道内的耳塞,用于阻止声能进入;另一类的置于外耳外的耳罩,限制声能通过外耳进入耳鼓及中耳和内耳。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保护器具均不能阻止相当一部分的声能通过头部传导到听觉器官。

1、耳塞。可以置放在耳道内,是用树脂泡沫材料或者橡胶等制成,用完了就可丢弃。也有一些种类的耳塞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是必须注意工业卫生。为此,在使用后要特别注意耳塞的清洁问题。另外,也要注意耳塞和使用者的耳道是否匹配。虽然耳塞有几种不同的尺寸,但要由经过考核的人员来决定佩戴者应使用的尺寸。因为各人的耳道大小不一,所以要用不同尺寸的耳塞。

2、耳罩。由可以盖住耳朵的套子和放在人脑上来定位的带子组成。套子通常装有树脂塑胶泡沫材料,达到把耳朵密封起来的效果。套子里充填了吸声材料。耳罩的密封性取决于耳罩的设计、密封的方法及佩戴的松紧程度。

四、如何正确使用防噪防护用品?

使用耳塞时,以能密塞外耳道又不引起刺激或压迫为好。

使用耳罩时,要覆盖双耳。耳罩能罩住部分颅骨,有助于减少一部分经骨传到内耳的噪声。

使用帽盔时要覆盖大部分头骨,以防止强烈噪声经骨传导到内耳,帽盔两侧耳部常垫防声材料,加强防护效果。

使用这些防噪声护品时,应根据噪声的强度和频谱合理选用。对噪声强度是110分贝的中频噪声,只用耳塞即可;对140分贝的噪声,即使是低频,也宜耳塞和耳罩并用,或戴帽盔。

--> 2017-11-06 1 1 团结报 c748.html 1 工伤预防知识(二十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