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焱华 梁 鸣 田 娟
那是一个盛夏之夜,抗洪决战刚刚结束,十分疲惫。而坐在沅江边上听一个青年警察讲述他的从警经历,他的破案故事,精神为之振奋,疲劳顿时消去。
他先后在全州“百日会战”中荣立个人三等功,在破获“‘2·5’周大生金店抢劫案”中荣立全州个人三等功,在破获“‘8·12’龙山特大杀人案”中荣立全州个人三等功,还被评为全省“打击盗骗毒、全力保民安”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从警以来的短短6年时间,收获那么多殊荣,让人难以想到;他是那样年轻,让人不敢相信;他还文质彬彬,但在破案中展现出的成熟和睿智,让人不觉惊讶——他就是泸溪县公安局武溪派出所教导员戴三。
一
沅水边长大的戴三,家庭并不富裕。大约在戴三读中学时,他的父亲为了彻底改变贫困,借钱买了一台“小四轮”,不论寒暑,早出晚归,跑运输,换取生活之资,日子过得还算红红火火。
有了这台车,家境逐渐好转。可是,有一天,这台全家赖以谋生的“小四轮”竟被盗贼偷走……从此,戴三对盗贼那是恨之入骨。
几年之后,几经辗转,戴三穿上了警服,干上了公安。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公安,就是要让罪犯害怕。”
2012年一天,一位退休教师跑来报案,说自己遗忘在ATM机上的银行卡被盗取5000元。当时,技术设备很差,监控影像模糊,大家认为案件难破。从小痛恨盗贼的戴三主动接手,多方调取监控,反复比对画面,仔细甄别画面1000多张,并锁定犯罪嫌疑人,将其抓捕归案。看到戴三仅用4天时间就破了案子,同事们瞪大了眼睛:“破了?看不出你这个‘外行’,还挺牛的!”
戴三确实不是科班出身,他是靠苦学、苦钻精神破案的。戴三曾经买来了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套装32本,一字不落地读完,他开玩笑说:“毛主席是‘枕读三国打天下’,我是靠32本悬疑小说吃饭。”
二
如今,戴三成了同事们眼中的破案能手,也成了犯罪分子的“克星”,《湖南警学》杂志发表的《“隐身飞贼”现形记》,讲的就是他成功侦破案件的故事。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县城白沙接连发生8起入室盗窃案,被盗人家的铁网、防盗窗赫然被剪开,可见犯罪分子的猖獗。一时间,居民议论纷纷、人心惶惶。领导要求迅速侦破此案,还老百姓一份安宁的生活,时任刑侦大队侦查中队长的戴三临危受命。接手案子后,他吃住在队里,潜心研究案犯的作案手段和规律。办公室的灯彻夜通明,他的眼里经常布满血丝。
这是他遇到的最为强劲的对手,布满监控的县城找不到案犯的影子,现场不留任何蛛丝马迹,连续两月的日夜战斗,案子毫无进展,沉闷的空气,大家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此时,县城又发生了2起盗窃案件,这一次,监控仅仅捕获到一个模糊的背影。就是这个模糊的“背影”,为破案赢得了转机。于是,戴三暗下决心,要牢牢抓住案犯的这次“失误”,将之一举擒获,于是,他反复到案发现场来回踩点,终于摸索出案犯的作案特点,并且为案犯划定了一个直径50米的藏身地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踩点中,戴三偶遇一单瘦路人,这个“路人”莫名引起了他注意,直觉告诉他,这个“路人”值得关注,于是跟踪这个“路人”。“路人”的家就在戴三怀疑的范围之内,通过再次反复调阅监控视频以及长达半月的外围调查,确定了“路人”刘某的身份及作案证据,戴三等人实施抓捕时在其家中发现作案所穿的衣服。最终,刘某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民警又得以深挖其犯罪事实10余起。
事后查明,刘某作案,事前会做足“功课”,潜心研究反侦察手段。这样的耐性,这样的思路,他以为自己的犯罪过程会是“天衣无缝”,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遇到了戴三,只能自认倒霉。
有人问戴三:“你怎么那么认定刘某就是嫌疑人呢?”他笑了笑,说:“没有别的,就是在调阅视频、查找线索中,反复在脑海中揣摩、度量嫌疑人的形象,久而久之,就有了‘心有灵犀’的感觉。”
三
“父亲,我对不起你!”当戴三看到父亲已经离去、不能再和他说上一句话,当他跪在父亲身边握着父亲冰冷的手时,这个铮铮男儿不禁眼泪夺眶而出,他喊出了心底的愧疚。
那段日子,戴三正忙着侦查“系列入户拎包盗窃”案。2012年底,县城发生了多起入户盗窃案,那些案子一直悬而未破,群众的意见很大。为迅速破案,戴三已有一周没有回家了,家对他而言已成了一个旅店。他不知道的是,这期间他父亲的心脏病再度恶化,以至于两度晕厥;他更不知道的是,父亲因为不忍心影响他的工作,因为那是儿子人生所面对的重大案件,父亲让家人对他隐瞒着病情。然而,就是这样的善意,最后竟然让他和父亲阴阳两隔!
那天,正是戴三破获“李某系列拎包盗窃案”的日子,戴三记得,那是2012年12月26日,他破案回家,急切地想对父亲倾诉想念,但见到的只是父亲的遗体……男儿有泪不轻弹,困难和疲惫不曾击倒他,但那一刻,他靠着父亲的遗体泪水长流,那一天,成为他一生的悔恨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