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07日

万物归藏—立冬

路边菊 吴 芳 摄

唐正鹏

立冬为农历十月之节。立,始也;冬,终也。立冬即为冬季的开始,此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入仓库,故而称“万物归藏”。四时代序,周而复始,永无穷尽,冬季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此季万物归藏以待来岁,这是天地宇宙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行规律。这一点,也许我们的祖先认识得最为深刻,古人认为,立冬时节象征着“君子以俭德避难”,有着深邃的文化含义。

此节位置在太阳黄经度225度,公历为11月7—8日。十二辟卦中农历十月对应的是坤卦,从农历四月立夏纯阳乾卦始,经历六个月时间运行至十月立冬纯阴坤卦,已经是阳气剥尽。虽说立冬坤卦之上六爻尚未完全转阴,却预示着天地之间已经进入到了风干气冷的冬季。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在大地上肆虐的冷空气不是把山区残存的红叶一扫而光,就是将曾是满目葱郁的树木吹成光杆一片。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但按气候学的划分标准,我国至少推迟20天左右才真正进入冬季。就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而言,北方大部分地方已是万物凋零、天干物燥、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鸟语花香、青山绿水、温暖宜人。华北地区已现初雪,雨、雪、雨夹雪、霰、薄冰均可见。南方地区诸如海南岛、南海诸岛等仍是艳阳高照,见不到丁点儿冬季的影子。我国最南与最北两个地带的温差相差摄氏30—50多度,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这个时节的寒潮天气增多,气温快速下降,平均温度在摄氏7—9度,最低气温为摄氏2—4度,平均降雨量在10毫米左右,个别年份可达50毫米。

三候:一候“水始冰”。立冬日水面初凝,然未至于坚也。荀子有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二候“地始冻”。立冬后五日土气凝寒未至于坼。冰壮为冻,地冻为凝,立冬后五日地气遇寒凝结成板块,坚硬无比,难以开挖。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蜃,古代典籍如《淮南子》等大都注解为“大蛤”。《本草》云:“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也说:“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古人认为“海市蜃楼”就是由这种大蛤吹气而成的。立冬“雉入大水为蜃”与寒露“雀入大水为蛤”正好对应,其理一也。

农事:《四民月令》载:“十月,培筑垣、墙,塞向,墐户。趣纳禾稼,毋或在野!可收芜菁,藏瓜。”向,北出之窗牖;墐,以泥涂抹;趣,通“取”。古人认为,立冬十月,要修缮墙垣,关闭向北的窗户,以泥涂抹门户,意在防寒风来袭。要将所有的柴禾和粮食全部收藏起来,不要存放在外。还要注意采收大头菜和收藏各种瓜类蔬菜,以防冻坏。根据一些农业专家提醒,这个时节的主要农事活动,首当其要的是结合施肥浇好小麦封冻水、中耕松土,促苗生长;其次及时搞好复收、拔掉棉花秆,抓紧冬耕;三是及时组织搞好冬季造林、冬季种植和冬修水利“三冬”工作,为来年的农业丰收打基础。

花事:一候时,乌桕才染——乌桕。据《时令如花》一书载:“树之可收蜡及油者,漆黄栌之外有乌桕。叶椭圆中广,著花碎黄不堪观,结实三隔,比蓖麻小,比巴豆更小。霜风一施,红黄缤纷,才染乃落。”二候时,龙胆长青——龙胆花。此花“其根苦于口,而利于病,味苦故谓之胆。其花攒于叶间,甚明丽。自秋接冬,带霜长青,亦东方肝木之色也。中刚而外柔,吾甚钦之。”三候时,马兰蕊迸——路边菊。此花又名鸡儿菜、田边菊、路边菊、紫菊、泥鳅串、狗节儿等。此花“鸡儿肠一种,分枝较密,花开颇艳者为马兰。紫葩敷而黄蕊迸,有类单瓣菊花,故俗呼为绀菊,西人称之为蓝菊。”

养生:立冬时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养精蓄锐,以待来春勃发生机。人类却没有冬眠之习,咋办?我们可以通过进补、休养和饮食来解决这个问题。《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实在是精妙妥贴。意思是告诉我们,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而,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注意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之安宁,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在起居调养方面,做到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谨记“寒为阴邪,常伤阳气”这一古代医训。饮食调养上,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但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弄巧成拙,补得其反。

文化习俗:虽说冬至时节万物凋零,寒气逼人,但也有初雪轻盈的诗性与惬意。故而,在我们这个最懂得生活和艺术的伟大民族的文化史上,总不乏有一群围炉论诗文、浅酌话人生的文人骚客,他们的寒冬生活是如此的优雅与闲适,就如一剂滋补心灵的鸡汤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更令人生出几多的憧憬与向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这首《问刘十九》,与其说是一首名诗,还不如说是一份饱含浓浓友情的请柬。寒冬时节,天晚欲雪,他突然想起了老友刘十九。于是,便抱出刚刚酿好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糟酒,将红泥小炉的火烧得通红,之后便写下这首请柬诗派人送了过去。及至好友登门,喜不自禁,围炉畅谈,浅酌低吟,忘却了冬季的冷冽,但觉杯酒暖身,盛情暖心!诗仙李白在立冬时节更是喝出了他的境界:“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元代诗人仇远在细雨添寒意、庭前树叶黄的时候,突然闻到冬梅暗香的那一刹那,诗兴大发,写下了“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的美丽诗句。当代诗人也有立冬诗句的杰作,如穆旦在他的诗中写道:“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了下午四点/便又冷又黄昏/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立冬的习俗各地不同,大致有吃饺子、冬泳、拜冬、补冬、祭天祭祖、拜师、冬学等。

--> 2017-11-07 1 1 团结报 c808.html 1 万物归藏—立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