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
民
—— 对话著名画家田明
文刘世树 欧阳文章 图田宏贵
刘世树: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田 明:著名画家、文化学者
刘世树:田老师,你好。在湘西这么多艺术家当中,你是多才多艺且非常全面的一位。不仅在绘画上,在民族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你都有出色的成绩。这样的综合素养,一定和你的家庭熏染有很大关系。据我了解,你的父辈、爷爷辈都是很优秀的知识分子。
田 明:的确,如刘社长所言,家庭对我整个人生的影响很大。我的家庭应当算作是书香门第。我爷爷是前清秀才,对国文这一块有较深的研究,而且擅长画梅花。我的父亲田茹,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是徐悲鸿、张大千的弟子,他在传统文化上的修为和扎实的书画根底对我影响比较大。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有两点要求:第一要好好读书,第二要好好写字。在家庭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开始画画了,父亲也给了我很多点拨。
刘世树:相较而言,绘画是你的最爱,成就也最为突出。前不久,你的一幅山水画作品《潇湘清影入梦来》还被人民大会堂正式收藏,我当时在微信上和报纸上关注了这一消息,这可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就。
田 明:我年轻的时候,更喜欢吹拉弹唱。后来,因为人生的种种际遇,走上了绘画这条“主道”。现在,大家了解我更多的是我的山水画,其实,我在35岁以前是画西画的,以油画和水彩画为主。国画也画,当时主要是画工笔,工笔方面主攻人物,山水也画得少。真正开始主攻山水是在35岁以后。我为什么选择画山水呢?我认为我们湘西的山水太美了!特别在湘西走的地方越多,对湘西山水的热爱就越发强烈,就愈发吸引我去通过绘画来表现湘西的山水之美。
刘世树:这么多年从事湘西山水画的创作,对此有什么独特的理解。
田 明:是有自己的一些认识,当然,谈不上独特。我觉得中国的山水画属于一种意象性的艺术,强调的是一种主观的呈现,它不同于西画,注重的是客观的再现;另一方面,我觉得中国的山水画是一种符号性的艺术,它画的不仅仅是山水,而是画一种文化符号。
刘世树:中国的山水画的确是一门符号性的艺术,它蕴藏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体现的是我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深层认知。所以说,中国画创作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要画好中国山水画,更主要的还要进行文化方面的深层修炼。
田 明: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年来,在创作湘西山水画的同时,我也花了很多工夫去从事湘西文化方面的研究。你要画画,首先你要有文化,你是画一种文化,而不是画一种表面现象,这个是常识。
刘世树:但很多人,搞了一辈子,往往忽视的就是常识。
田 明:的确是这样的,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艺术更是如此,尊重常识,就对了。
刘世树:据我了解,你对土家族的织锦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你主导创作的《土家织锦》一书还荣获了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田 明:土家织锦是我们湘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根植于民间土壤的一个文化,湘西有很多这样的非遗文化都值得去研究。我认为,整个中国的大文化是一颗“大树”,现代艺术、现代文化是“树冠”,传统文化是“树干”,民间文化是“树根”。
刘世树:所以说,现代艺术和民间文化的关系,其实就是“树冠”和“树根”的关系。作为“树冠”,我们不能老是仰望天空,我们还要俯身看到我们的“树冠”“树干”、“树根”。
田 明:我们现在看到的敦煌艺术,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实际上都是些民间艺人画的,他们并不是文人,也不是什么大家。所以说,民间艺术,它是传统艺术的根,它是一种本源艺术。我之所以那么热衷于土家织锦的研究,其实就是艺术的寻根。所以我就讲,这么多年来,我是两只手,一只手伸向文人传统,一只手伸向民间传统,这两只手呢,同时进行,都不可荒废。
刘世树:你研究这些民间文化,其实,和你绘画是紧密相关的。
田 明:当然是紧密相关的,第一个是间接关系,我通过研究这些民间文化,让我对整个湘西文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文化深层次的了解间接地成为了我绘画的养分和奠基石。第二是直接关系,在民间文化当中,一些民间艺术,对我构成直接影响。比如说,我现在画的这种青绿山水的重彩,实际上就是融入了我们湘西民间美术的特点。我们湘西的民间美术里面,色彩上更多是绚丽、重彩,他不同于文人画,文人画的水墨,很淡雅,甚至是没颜色。我的人物创作《有一支古老的歌》就是直接用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构成画成的,很有意思。
刘世树:湘西属于巫傩文化的滥觞之地,诸多民间艺术表现样式当中,色彩的运用往往比较强烈,红的、绿的,这些绚丽的颜色非常张扬。比如,黄永玉先生画的《山鬼》,就吸收了湘西民间艺术绚丽的色彩表现。包括你的《潇湘清影入梦来》等一系列青绿山水画,色彩偏重,气势雄宏,润泽厚实,显然也有着湘西民间艺术的底色。
田 明:民间文化是一座艺术的宝库。从这个层面说,我们湘西的艺术家是有福的,我们有26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湘西,就是一座民间文化的天然宝藏。这是其他许多地方的画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刘世树:据我了解,近年来,你在长沙、北京等地发展、交流较多。前段时间,你还被聘请为湖南省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证明你的创作也得到更多层面的认可。和大家谈谈,作为你个人或整个湘西的艺术家,走出去,对艺术家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或帮助。
田 明:艺术家,特别是我们湘西的艺术家一定要走出去。这一点,我有很深的感触。前些年,我一开始去长沙,总感觉畏手畏脚,说话做事都是小心翼翼,为什么呢?总感觉我是湘西的,比人家要矮那么一点点儿。但是通过这么几年和人家打交道,我就发现好像我们比人家不差呀!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大家都闷在湘西,不敢动,没有走出去,没有让外面人了解我们。
刘世树:湘西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山水秀丽,民族风情非常浓郁。我们艺术家在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是一个好的创作的环境,这种文化氛围是外界不可比拟的。但是我们湘西的交通,到近年来才大为改善,以前比较闭塞,闭塞之后,我们和外面交流的机会就比较少,走出去也就难些。
田 明:我觉得湘西艺术家也缺乏宣传,我们要让人知道我们,就离不开宣传。
刘世树:总而言之,我们湘西人淳朴、敦厚,相对老实。说得好,就是只喜欢埋头干活,不太注重名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湘西艺术市场化不够成熟。其实,艺术家当然必须埋头苦干,但也不能缺少交流、比较,也少不了宣传,甚至营销,艺术市场化对艺术家其实是一种驱动力。
田 明:近年来,我发现我们湘西发展很快,交通条件也大大改善,特别是年轻一辈的艺术家不断涌现,他们和外面的交流比我们年轻的时候多得多,所以,有理由相信我们湘西的艺术家们今后会越走越好。
刘世树:田老师,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田 明:哈哈,一转眼,快70岁了。
刘世树:这个年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还是一个黄金阶段。下一步还有什么创作的计划和打算,跟我们分享一下。
田 明:这也是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计划。一是,对于湘西的人文、风景,我想做个系列的东西。比如,画湘西的山水、美景,结合旅游发展,创作一个系列。另外,把湘西的人文、民俗做一个系列。比如,湘西的摆手舞、苗鼓,还有一些节庆活动画一个系列。总的暂时就叫《大美湘西,梦中家园》。
刘世树: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想法,系列的东西,更成系统,更容易形成特色,产生影响。同时,你把创作笔端延伸到对湘西人文、民俗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能让你的艺术发挥更大的价值。
田 明:慢慢做吧,边做边看。这几年在外面跑得多,也拓展了我的视野,我最近也在想,我要把我的创作题材进一步放大,我准备把我们湖南的新、老“潇湘八景”,也作一个系列画出来,大概有62幅。这是我最近的想法,还谈不上成熟。
刘世树:好的,田老师,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预祝你永葆创作活力,一步步完成你的构想,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个人简介
田明,又名田绍傑,1948年生于湘西,土家族。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员职称,民族文化学者。湖南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
艺术简历
● 1981年中国画《近山知鸟音》获首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国家民委)
● 1994年中国画《祝米酒》获中华民族书画艺术大展暨表彰奖励大会最高奖。(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国家民委)
● 2002年中国画《山那边是海》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
● 2003年中国画《武陵空秋》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优秀创作奖”。
● 2004年论文《湘西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与民间艺术》获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选艺术二等奖(国家文化部),湖南省一等奖。(省文化厅)
● 2005年中国画《湘西十月桐子香》获全国第六届美术“民族百花奖”优秀奖。(中国美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
● 2008年中国画《霜叶红于二月花》随胡锦涛主席“暖春之行”在日本东京银座中心美术馆《日中友好艺术交流展》暨第25回墨美展展出。(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日本墨美会)
● 2009年《土家民族的历史丰碑》专题展览,获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展览“最佳奖”。
● 2009年专著《土家织锦》获第九届“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中国文联等)
● 2010年科研课题《湘西民间美术及其产业化研究》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南省委、省政府)
● 2011年获湖南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湖南省文化厅、《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香港《大公报》)
● 2011年中国画《五溪晴岚》参加“纪念辛亥百年暨‘印象黄山’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安徽省美协、黄山市政府 )
● 2012年获第一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
● 2015年中国画《五溪春秋》参加澳门“水墨典藏·当代中国画名家巡展”,中国画《胡家塘记》参加“第二届澳门国际荷花双年展”。
● 2016年中国画《青山不尽》等22幅参加“湘风·墨韵 湖南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五人精品邀请展”、中国画《曙光》获湖南省“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摄影展国画一等奖。(湖南省美协、省新闻出版广电厅)
● 2016年中国画《潇湘清影入梦来》由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
● 2017年中国画《青山绿水春日长》入选“中华文化四海行”全国文史馆优秀书画作品展。(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湖南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