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08日

笔墨丹青畅神韵

——评著名画家田明的山水画创作

少 煦 宗 敏

神奇迷人的湘西,山山水水总是情。那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神韵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也为生活成长在这块神奇迷人土地上的画家田明,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

田明,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幼就受到家庭熏陶,之后转益多师,又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的中国画专业,深得龙瑞、陈绶祥、林冠夫等名家的教诲,艺技日进。田明一手伸向传统,在唐宋文人笔墨间探索,特别注重骨法用笔和画面的气韵。同时,他更注重生活的感悟,另一手伸向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汲取艺术养分。他极力推崇自然,酷爱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自嘲为“大山的儿子”、“湘西野夫”。他深刻地体会到艺术不仅仅只再现生活,而应该是表现作者对客观生活的真实感受。只有那些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才具魅力,只有深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统之中才经得起历史浪涛的冲刷。也许是原始险峻的武陵山水给了他灵感,淳朴的民情风俗给了他力量,他的作品笔墨,好似湘西的“包谷烧”酒一样的热烈、味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正如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焕民在田明画作上的题词那样:“从生活中发现新的形象资源,创造新的艺术境界。”

田明就是这样,在艺术生涯中,苦苦耕耘,执着地追求艺术人生,独树一帜风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继承传统,且不拘成法地去宣泄主观感受。他不仅希望把握好传统绘画的民族灵魂,亦追求中国民族文化及中国画新笔墨情趣的内在之美。田明不仅是一位画家,他更是一个学者,功夫在画外,多年来,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湘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探索,也硕果累累。他所撰写的学术专著《土家织锦》,令许多同行感到意外。在田明的眼中,民间艺术是现代艺术之根,是母体艺术,属本元文化,也是当今美术的源和流。根深才能叶茂,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因此,他的画首先给我们的印象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他的国画工笔人物以写实为主,造型细腻,惟妙惟肖,中西技法并用,善于在民族民间的艺术里吸取营养,大有呼之欲出之感,雅俗共赏之美。而他的水墨山水作品更是使人体会到一种超出象外的力量和震撼。不雕不琢,随心勾勒,在钢筋铁骨之间,泼墨酣畅淋漓,吸水彩之长,斑斓典雅,别有情趣,那清秀空灵的画面流露出阵阵禅意。几份北宗山水画的雄浑中,更多流露的是画家对家乡武陵山水的厚爱,以及土家苗寨的朴实感情。他把武陵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有的民俗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简直就是一首无字的诗、无声的歌。

俗话说:“笔墨出于手而根于心,心不静则艺不达”。田明始终是以心在作画,以心运笔使墨,努力追求画中的文化品位。因此,才使他情驰神纵,任笔墨随思绪在宣纸上挥洒,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倾诉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炽热情怀。他所创作的不管是人物画《有一支古老的歌》、《祝米酒》或是山水画《沅澧人家》、《武陵源》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无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内在之儒雅。藏秀美于不觉之间,见灵气在笔墨之外,远看有其势、近看有其质,如饮佳酿,如坐春风,使人无限回味无穷……

田明的作品气势雄浑,笔精气清,画面力求丰富而有深度。他的作品不仅以生动的笔墨和造型显示其各方面的综合修养,更在笔墨间显出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清丽而不失端庄,秀雅中透出中正,“清正”二字,这就是对他作品的最好写照。他着力以笔墨语言、意象符号及美妙的构图,去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以清逸淡远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民族、生活和文化气息。2016年7月,“湘风·墨韵——湖南当代中国画名家五人精品邀请展”在省图书馆展厅开幕,田明拿出近期的20幅大作亮相,反响强烈。著名的山水画家、湖南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旷小津先生在开幕式上高度赞扬田明,认为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体现着明显的时代精神。

(作者少煦,湖南湘西人,深圳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理论家。宗敏,湖南湘西人,摄影家,当代税务文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2017-11-08 ——评著名画家田明的山水画创作 1 1 团结报 c839.html 1 笔墨丹青畅神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