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欧阳仕君 杨 震 杨昌松 图/ 张 谨 陈宇驰 马思动
11月2日上午,第5届吉首国际鼓文化节在美丽的德夯大峡谷问天台擂响“战鼓”,来自国内外的10支鼓队共同打造了一场悬崖山巅的奇绝“鼓秀”,首创国内悬崖山水实景演出,现场效果震撼人心。著名主持人李兵感叹:“这是无与伦比的天地秀场!”
吉首每年都以盛大的“鼓文化节”向世界传达苗鼓的声音。“世界鼓舞,鼓舞世界”,作为世界级鼓文化交流的平台,“鼓文化节”已成为湖南省三大民族品牌节庆之一,吸引世界各国、各个民族鼓文化在这里荟萃绽放,完成了“文化+旅游”华丽蜕变。
鼓文化节,是吉首旅游近几年打造的响亮招牌。而乾州古城、矮寨奇观旅游区早就享誉中外。此外,从吉首乡镇也冲出一支支生力军——矮寨的百狮会、社塘坡的苗族四月八、丹青的清明歌会、马颈坳的钢火烧龙,它们不甘作为“乡下把式”,左冲右突,一个个也走出乡镇,成为逐渐叫响的文化品牌。
“在湘西的旅游版图上,吉首并不具优势,张家界的山、凤凰的城,吉首旅游一起步就站在周边城市的‘树荫’下。”吉首市一位老旅游人说,“吉首发展旅游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数年潜行,吉首旅游已悄然破题,布局全域旅游,落子生态文化,正瞄准“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破风向前。
高位引领——从一张门票到全域旅游
“从事旅游工作8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旅游发展已从一家单位的工作,变成了全市的中心工作。”吉首市旅游和文广新局旅游办主任田应军说。
在很长的时间内,吉首旅游事业是孤寂的。北面的张家界和南面的凤凰旅游收入年年都是百万级增长,而吉首仍在出售来自德夯风景区的唯一一张门票。
2017年初,市委书记亲任组长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这是吉首旅游人多年来的梦想。他们相信,高位引领,必然会带来跨越性发展。
也在这一时期,吉首市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了《吉首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实行一本蓝图绘到底。《发展规划》指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有效衔接,实现一规统领、多规合一,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同时明确:规划建设“1123N”工程,即,建设1个“武陵之心,魅力吉首”旅游中心城,打造1个“大美矮寨、天下奇观”奇观旅游区,培育“山水人文景观轴”“民族文化聚落轴”2大旅游发展轴,构筑“奇绝景观览胜区”“特色文化体验区”“乡村生态休闲区”3大功能片区,推进N个旅游发展支撑项目。
借势发力的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旅游事业新的增长点。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中心内涵,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吉首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文化长廊——特色村寨集群——精品线路连接”的“廊—线—点”精品旅游产品空间格局,确立“一心一廊四环”的空间结构。4条精品环线涉及100多个村寨,构成吉首市特色生态文化村寨集群,让乡村居民分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预计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有力助推精准脱贫、惠民富民。
目前,吉首拥有矮寨奇观旅游区、乾州古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德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矮寨国家森林公园、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乾州文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国字号品牌,拥有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中国传统村落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委市政府将市域作为一个休闲旅游大景区、和谐宜居大公园、环境优美大花园来规划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神秘湘西·吉祥首府·天下鼓乡”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项目推进——生态更活了,文化更强了
吉首旅游风生水起,靠的是手中两张王牌——生态和文化。高瞻远瞩的吉首旅游人早就认识到,吉首的生态不可复制,文化独树一帜,打好这两张牌,才是吉首旅游发展的唯一出路。
矮寨奇观旅游区是吉首市的生态旅游的王牌,市委、市政府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围绕“矮寨奇观”这一金字招牌和核心主题,从“桥梁奇观、峡谷奇观、苗寨奇观、公路奇观”四个方面,打造鲜明立体、层级丰富,能够给游客带来极致视觉震撼的旅游奇观地标,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前,矮寨奇观旅游区5A创建已完成资源质量国家级评审,区内旅游公路、精品旅游线路完成投资2亿元,水生态治理、悬崖栈道、汽车营地等总投资5.5亿元项目稳步实施。
乾州古城是吉首文化旅游的王牌。目前,乾州古城百工坊完成建设,“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获评“湖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聚集2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位非遗传承人入驻,成为神秘湘西文化展示窗口。
同时,以旅游业为主导,吉首市推进生态与文化、养生、体育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涌现出福世庄园、吉祥花谷、勤丰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文化休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跨界产品,实现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加快旅游服务的全业融合。 要素整合,全天候的旅游产品体系正在形成,总投资30亿元矮寨特色旅游小镇、湘西全域影视产业基地完成前期工作,投资8.6亿元红枫谷康养中心项目实现开工,投资1亿元的云裳山村精品民宿、投资7000万元的大格局影视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签约实施。
围绕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同步快速提升。总里程100余公里的吉首市旅游公路PPP项目顺利实施,凯莱、厚驿、阳光等高星级标准酒店建成营业,人民广场高星级酒店主体完工,全市旅游宾馆床位数突破35000个。2017年,吉首落实资金1397万元,以家庭、坪年、中黄等9个乡村旅游扶贫精品村为重点,实施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门楼造景、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
市场激活——形成旅游产业“大合唱”
2017吉首鼓文化节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是秀兰集团作为主体承办的,政府更多的是做服务。”田应军说。
从政府唱主角,到市场唱主角,吉首旅游正在悄然发生蜕变。近年来,吉首市用活机构改革契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发展模式,形成旅游产业“大合唱”发展局面。
促动多业化经营、多元化融资模式。一方面,组建天行健旅游投融资平台公司,成功引进秀兰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形成带动力强、专业化经营水平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景区开发运营、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走出特色创新的吉首模式,预计3年内景区开发投资2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推进旅游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引进海外国旅、亲和力等品牌企业提升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市、乡镇、村三级利益分配关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积极性。
加快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身旅游产业发展,支持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扶持寨龙景区等优质景区进行A级景区创建,全市旅行社发展到12家,旅游营运车辆达到332台。加快发展特色浓郁的主题风情客栈和文化民宿,鼓励利用闲置老屋、老院和空心村建设乡村别墅、乡居客栈。
风雨十年志不改,老树新枝更著花。在全域旅游发展的风口上,吉首瞄准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的宏伟目标,矢志不移,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