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向民贵 符永明
11月6日,步入泸溪县洗溪镇,深秋暖阳,枫叶静美,漫山叠金。“村里的光伏电站今天正式并网发电,这可是村里的‘绿色银行’,一年有5万元的稳定收入。”看到财政整合综改“一事一议”项目资金50万元的光伏项目通过验收并网,泸溪县财政局驻张家坪村第一支书章永志喜从心来。
“近年来,泸溪财政围绕“创新机制、成效凸显、群众满意”的总目标,强化资金整合,“多头进水、一处放水”,全力“勾勒”美丽小康乡村。
集中生智,群策群力民做主
“我们村的光伏项目是经过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全村村民大会的层层讨论,民主评议确定的,有了全体村民的支持,我们就能更好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张家坪村支书龙洋信心满满。
泸溪将需要兴办的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列摆出来,进行梳理归类,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村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讨论,设立规定程序和步骤,决定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筹劳及工程管理等相关事宜,形成会议记录并张榜公布,真正做到让村民发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事大家议,大家事大家干,大家事大家管。
同时,全县运用“三个三”,着力抓牢项目审批。实行“三个优先”,即上年未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村优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优先,财政奖补项目考核获一、二、三等奖的村优先。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水利设施项目,突出村内环卫项目,突出贫困村庄亮化及贫困区域的新农村建设。坚持“三个严格”,严格把握范围,择优确定重点项目,提高奖补额度,每个重点项目奖补10到15万元;严格操作程序,把握项目拟定、初审、审批、公示、民主议事、筹资筹劳审批、实施、验收、决算和申请奖补等10个环节;严格业务培训,加大对镇村两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推进扶贫脱贫攻坚进程。
强化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全县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各部门精兵强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11个乡镇分别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以村支书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根据职能范围,明确部门各自分工:财政部门做好具体组织,制订项目建设规划,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经管减负部门负责村民筹劳审核,防止加重农民负担;交通、水利部门全程参与项目设计、技术指导、竣工验收;乡镇政府做好组织协调,指导项目建设。
着重从山区丘陵、民族地区、基础薄弱等客观实际出发,采用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朗朗上口的宣传方式,利用赶集日、“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地区节日,通过专场宣讲、宣传手册、电视、报刊、网站、短信等开展专题报道。通过“一事一议”讨论会议、村务公开栏、干部进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发挥村主干的主力军作用,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一事一议”宣传通俗易懂、深入民心。
全县实行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执行“先议后批、先批后筹、先筹后建、先建后补”的流程,公开、透明、阳光地解决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凡经过“一事一议”形成的建设项目都设立标识牌,标注新建时间、筹集金额、责任单位等相关内容。在村交通要道、群众居住集中的地方,定期将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财务公示。
细化管理,用活资金促脱贫
泸溪山区多,项目施工难度大,二次搬运费用较高,全县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原则,明确村级公益设施的所有权,严格落实村主任的主体管护责任。“全县所有通过‘一事一议’形式筹资筹劳建设的公益项目,均由3-5名受益群众代表和村民监督小组共同配合,对工程进展、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县财政局综改办主任杨自发掷地有声。
全县实行财政奖补资金专户管理、奖补资金预拨和清算制以及财政奖补资金报账制。各乡镇财政所将财政奖补资金设立专账管理,统一纳入当地乡镇财政所设立的“村账乡代管”账户,由所长和会计专门负责对财政奖补资金进行会计核算,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一事一议’汇美丽乡村蓝图,脱贫攻坚铸小康泸溪盛景。”2016年以来,泸溪财政完成整合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867万元,项目覆盖全县107个行政村(贫困村74个),切实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