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优化师资配置下足“绣花”功夫。县财政每年安排1400余万元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其中农村片村小教师每人每月1400元,乡镇中心学校教师每人每月600元。目前,该县农村教师月平工资4800多元,年收入比城镇老师高出1.5万元。
同时,该县将80%评优评奖、职务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推行高学历教师人才引进制度,采取“学校提供住房、政府奖励安家费”的利好措施,每年从教育部免费直属师范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师范高校引进高学历人才,进入该县高中学校任教;推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的对口支教服务制度,每年选派100多名乡镇中心完小的优秀教师到片村小支教锻炼,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泸溪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待遇留人、安心农村、教得好书”尊师重教的可复制经验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省广泛推介。
优化教学管理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实行“双线三级控辍保学责任制”,建立健全乡镇—村—学校联控联保机制和动态报告机制,不断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2017年秋季,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100%、98.68%、98.48%。加强质量监测和教学视导,实行一月一预安、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讲评。
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深入推进农村学校区域教研教改,按照“打造典型,逐步推广”的原则,逐步推进“高效课堂”、“生本教学”、“尝试教学”等课改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全县义务教育各项指标持续领跑全州。
强化职教培训,让每一个孩子“就好业”
对接职业岗位智力脱贫。大力推进面向职业岗位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加强电商、汽修等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深化项目教学改革,引项目入校,引产品入教,推进网页美术设计和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一边学习专业技能,一边完成商业作品,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无缝对接。
对接就业安置脱贫。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对接力度,强化学生就业跟踪服务指导,让学生能就业、就好业,以优质就业助力教育脱贫。先后向各方企业输送毕业生2000多人,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人平月工资达4000元以上,最高年薪达20万元以上,带动了一批贫困毕业生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对接服务经济技能扶贫。倾力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对“两后生”、青年农民、贫困户等免费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式”精准培训,着力构建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与返乡创业良性互动的劳务输出新格局。近3年,全县共完成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21000多人次,带动农民创收1.5亿元,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目标。
从“基本投入的公平”到更加“优质和均衡”,泸溪县在教育扶贫脱贫进程中,见证了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见证了人民群众对教育观念的转变,从教育扶贫中找到了走出贫困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