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力
如果说,一个内心坚如磐石的人拗不过某种诱惑,那这个诱惑一定是“双十一”。
几年前,“双十一”还俗称光棍节,我内心是嘲笑他的,觉得很多东西就是一阵风,或者说是电商们搞的噱头。我平时本来就很少网购,觉得网购这东西就跟网络一样虚拟无常,万一找不着北还找不到地方申诉。
在家里,对网购的认同长期以来就存在两个阵营,不用说,儿子和他妈是一伙的,冥顽不化的我是孤独的。可孤独的人不一定就不占理,我有很多实际例子来佐证网购有时候诚信度不高。比如,我一个朋友花了一千多块钱网购了一床充气床垫,货到付款,快递小哥送货上门时那笑得是一个灿烂。朋友在小哥的笑脸中放松了警惕,付完款回到家才发现充气阀门松动,床垫充不起气,等于是废品,和电商商量准备退货,电商却以已经验货付款为由,拒不更换,朋友气得打个差评还被威胁,心中那一个郁闷啊,直感觉本来该打进充气床垫的气体全部打进了他的肚子里。
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并不能给老婆以警示,她说那是个例,随着规则的完善,漏洞都会被堵住的。老婆身体力行,率领儿子不断“潜海”,把网络这个大海中的许多商品搬回了家,大到桌椅沙发,小到几双棉袜。当然也不能亏待了胃,如果某天几只阳澄湖大闸蟹摆上了餐桌,那一定是儿子他妈网购的成果。
转眼间,每到十月末,“双十一”就变成了许多中国人心中的头条,人们早早就盯紧了需要和不需要的商品,在“双十一”来临之前坚决不下单,而“双十一”一旦来临就会变得疯狂而弱智。
还是说说我家吧。去年“双十一”,我提醒儿子他妈千万别冲动,这不,前年“双十一”抢购的拖鞋还是新崭崭的。儿子他妈反驳,什么新崭崭的,平时多来几个客人正好派上用场,总不能让大家光着脚在客厅地板上走台步吧。我无语,想了想又说,你大前年“双十一”抢购的几件毛衣也不见穿,倒是至今压箱底都快发霉了。儿子他妈发大条说,亏得你是个大男人,女人多几件压箱底的毛衣不好吗,说明老公会挣钱又大气,不然当初我为什么选择嫁给你。得,反正一个字,激战“双十一”,值。
转眼,今年“双十一”又快到了。提前选一个周末的夜晚,我早早备下一桌丰盛的晚宴,然后殷勤地把“那一伙”的两个主角安排坐下。儿子和儿子他妈也不客气,一边大快朵颐一边问,说吧,安排这么丰盛肯定没安好心,是不是又要劝我们少买点,最好干脆不买。
我放下碗筷说,其实不然,“双十一”又不是奥特曼里面的怪兽。事实证明,老婆大人的抢购也是很有预见性的,比如前年抢来的拖鞋事实上方便了客人,又比如大前年抢来的毛衣虽然多了几件,但女人就是恨不得天天穿新衣服,所以才把老婆大人衬托得如此漂亮。再比如去年抢来的保暖内衣质量好价格低,让我过了一个很温暖的冬天。总之,我不再排斥网购,对“双十一”表示支持。
儿子他妈本来以为我是给她打预防针的,没想到我是全面肯定,当即感动得泪眼汪汪的。她说,老公,我相信存在的事物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有你的提醒,我和儿子也知道,物尽其用,只选用得上的,不选压箱底的……虽然她说的真诚,但从她的话语中,我知道,这又会是疯个狂的“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