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12日

多姿多彩的土家养生文化

向洪彪 向仕武 胡长贵

土家族是武陵山地区的主要世居民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溪碧水的神奇土地上生生不息。在这个剽悍血性和睿智多情如水乳般交融的山地民族中,土家男人五短身材,力智过人,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时常有土家汉子矫健的身影。土家的女人灵巧秀丽,能歌善舞,心灵手巧,不经意间会赢得扭断脖子的回眸。土家的儿童聪明伶俐,老人健康长寿,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血统族源的人们来到武陵山,面对的是共同的生活环境,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自己的维护健康,保障生存和发展的医食养生文化。

辨物识毒,趋利避害的生存之道

当人类告别了动物时代,从蒙昧中走岀,开始逻辑思维,有意识地认识世界起,人的动物性本能反应受到削弱,由对外界事物简单的条件反射,变成了感知、判断、思考,有意识地作岀应对的反应过程。人类的行为也成为在思想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行为。武陵土家先民在有意识地寻找更丰富的食源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土家族民间关于神农的传说,可与《淮南子》等古籍相印证,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以茶解之”的记述,其中的茶,从临床对比试验看,应为油茶叶。油茶是武陵山的原生植物,油茶叶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的作用。古人有“民不祭非类”的习惯,土家人的药王神农骑白虎升天的口碑传说和土家族的白虎图腾是相互印证的,说明武陵山土家养生文化正是采撷时代神农生存文化的衣钵传承。

在动植物品种繁多的武陵山地区,以神农文化为主体源流的土家族养生文化,是从无数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岀来的。在土家族的口碑传承中,对有毒动物和有毒植物的分辨,是生存的必修课程。父母和老人从小就会教儿童辨识有毒有害动植物,避免误食中毒和受到伤害。据不完全统计,传统土家人普及给儿童辨识的有毒害或对人身有威胁的动植物达数十种,植物如雷公藤、大断肠草、川乌、草乌、窝包、小断肠草(紫堇)、山鸡血藤豆、野魔芋、三步跳等。有毒动物,如银环蛇、金环蛇、五步蛇、蝮蛇、烙铁头蛇、眼镜蛇、蜈蚣、雷蜂、蜘蛛,等等。有人身威胁的动物有豺狼、豹子、老虎、马狼、蟒蛇、狐狸、野猫、野猪等。

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如打雷不在旷野或山巅停留,下雨不在山沟里呆,不在土坎下避雨等。

在受到伤害的自我施救方面,如金创止血的草药一口血、金鸡尾、巴茅芯、白毛夏枯草等。遇蛇虫伤,挤岀毒血用水浸洗,近心端用女人头发绑扎,蛇伤草药半边莲、一点血、铁灯台等。癫狗咬伤,扯火罐并且火烙伤口涂桐油预防等。

这种辨物识毒,趋利避害的生存技术的普及,让土家族人人知医,个个懂药,奠

定了土家医药和药食养生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坚实基础。

安全舒适,傍山而建的居住场所

武陵山地区温暖潮湿,空气湿度较大,易生瘴气,蚊虫繁殖较快,降雨量充沛,易涨洪水,森林茂密,毒蛇猛兽较多,这些自然环境给居住条件提岀了特殊要求。传统土家人的吊脚楼多是建在离河床较高的坡地,地势高敞通风,视野开阔,房屋木质结构,冬暖夏凉,下层关猪牛鸡鸭,上层住人,前有坚实的岩墻,后无易塌方的高坎和崩岩的陡峭山峰,左右有厚实的篱笆,四围栽松柏以防风暴。这种排水良好、防洪防塌方防虫兽伤害防风暴、干燥通风、视野开阔的居住环境,不仅有益身体健康,也能让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安全感。

大方得体,特色彰显的民族服饰

唐代杜甫的诗中有“五溪衣服共云山”一句,在此之前的《后汉书》也有“武陵蛮”“五溪蛮”“好五色衣”的记载,工艺流传至今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用五色线编织而成,有鱼纹、鸟雀纹、人物纹、瑞兽纹、花卉纹等,古朴典雅,色彩斑斓,足见土家先民在服饰上与中原华族迵然有异。多彩多姿的饰服,也正是土家族文化宽容豁达的写照。

土家服饰文化有其独特风格,也具有促进健康的深意。土家服饰松紧适度,简洁洗练,女性服装质朴婉约、端庄典雅,不束胸,古代也无裹足陋习。宽松透气,可减少皮肤病的发生;洗练简洁不拖泥带水,便于劳作;女人身体不受畸形观念约束,有利气血流通,也自然更利于健康。土家族居中国之中,气候温暖,习惯上未到花甲的人不穿皮袍,认为青壮年火气足,穿皮袍会“烧骨头”,影响健康。冬天穿家机布短棉

袍,夏天穿麻布和葛布的短裤短衫以适应气候变化,劳作时竹叶斗笠和棕丝蓑衣以避风雨。学龄前儿童男女都剃光头,以防生虱子和跳蚤。女人经期和产期戴丝帕子,防止冒风生病。所穿的衣服鞋帽,勤洗勤换。用茶枯水洗衣洗头沐浴,防止生虱生疮。土家人视健康和回头率同等重要的服饰理念,也正是其养生之道的体现。

品种多样,八味协调的养生食源

民以食为天。充足的饮食是生存的第一要素。人类从当初的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对食物进行烧烤炖煮,饮食也就进入文化时代。从采撷时代开始,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食用酸甜苦辣咸涩麻淡各种不同口味的动植物对人体和疾病具有不同的影响,并且发现口味偏性较大的动植物过食伤身,少食治病的道理。随着认识的加深,进一歩认识到偏性较大的不同口味相互协同能治病,而偏性较小的不同口味相互调和可补养身体促进健康。土家族的医药和养生文化,正是以药材和果蔬粮油的冷热平三性和酸甜苦辣咸涩麻淡八味的协调应用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武陵山动植物品种繁多,可以用作食物的野果野菜近千数。天然食品和利用野生资源制作的食物琳琅满目,全方位地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也是土家族养生文化活动赖以进行和发展的物资保证。

在烹饪方面,武陵土家汲取了四方烹饪文化的长处,在腌炕拌烹煮蒸炒炖烧烤煎炸沤过程中,根据土家族对食物和药物长期实践总结岀的经验,利用土家医三元学说和药物三性八味学说,在食品制作和烹饪过程中通过性味的合理搭配,达到养生防病祛病的目的。

土家族传统工艺制作的香醋,以粮食适度发酵而成,酸中带甜。醋味酸性冷,酸解毒,收敛,破积软坚,配以甜味的舒缓滋养和肚。以牡荊、野葡萄藤、香辣蓼等发酵为麹。牡荊味香略苦,性平,有醒化中元,化痰祛湿,以补甘味滋腻,有碍运化的不足。野葡萄藤味香甜性平,行血消积,赶风祛湿,通经脉,以祛酸味的收敛之性。香辣蓼味辣性热,化湿通脉,并助中元真火摄纳运化。辣、酸、甜、苦,诸味协调,酸收甜缓结合,辣升苦降相须,冷热共济为用,达到和脾肚,行气血,舒经脉,化痰湿,气机升降有序,岀入平和如常的健康境界。

腊肉是土家族食品中的重头戏,不论婚丧嫁娶还是走亲访友,都是席上的佳肴和馈赠的厚礼。腊肉不是把猪肉切成条,腌上盐巴,用烟火熏就能做好的,其制作工艺正是土家族养生理念的直接体现。猪肉味甜而咸,性微冷,有补虚滋阴润燥之功。但过食则滋腻易碍中元运化,变生痰浊,引起经脉窍隧气血运行不畅。是故在腌制过程中加入花椒、桂皮、蒄仁等香辣性热的香料和盐巴,用桂皮树枝、柏枝、桑树、青冈炭、油茶树、苞谷棒、粗茶叶、秕谷糠麸等慢火熏制而成。以辣热的香料醒化中元脾肚之运化,祛除肉味滋腻的负面影响,辣热的香料还可活气血,通经脉窍隧,以防过食腊肉变生痰浊,阻塞经脉。而用无毒的柴炭熏制,也是保证美食安全的必要措施。

色香味俱佳的酸辣菜是土家人最具养生价值和艺术魅力的菜肴。土家人不论远古的狩猎征战还是现代的读书求学,都是一钵酸菜走天下。一钵腌酸菜吃得土家儿女才思敏捷,钟灵毓秀,却不是吃岀了癌症,而是吃岀了健强的体魄。从现代观点看,粮食

蔬菜经微生物发酵,一部分糖分分解成了醋酸和高级醇类,琥珀酸,山梨酸等,一部分蛋白质分解成了更易让消化系统吸收的活性肽和氨基酸,维生素族和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经发酵过程中的活性基团的天然分子修饰,加强了滋养人体和抗过氧脂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亚硝酸盐一类的致癌物质的中和和清除能力,相对于新鲜的粮食蔬菜也得到大幅度加强。滋养肌肤和抗衰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药用价值也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如土家人用老酸汤或米香醋治疗嘈虫钻心痛,用醋泡化仙皮和黄剥皮治皮肤病,用老酸汤加明矾泡脚治烂脚叉等。

土家人居住的武陵山区,属中温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大,雾岚熏蒸,阴湿水冷,故以辛辣来温脾胃祛湿气通经脉。虽然武陵山区物产丰饶,饮食品种多样化,传统土家人却既反对过饱,也反对过饥。一般春冬昼短夜长一日二餐,夏秋昼长夜短一日三餐。讲究荤素搭配合理,酒肉份量适当,酸辣配比协调。

沐辛佩香防瘴疫,起居有序杜病损

武陵山区气候温暖潮湿,山岚雾霾,易滋生瘴毒疬气。传统土家人有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吃防生疮,端午在房屋四周洒大蒜雄黄酒防蛇虫,门上挂艾蒿菖蒲以防瘟避瘴。时气流行期间佩带或口含马蹄香以防传染,进凶山恶水佩带麝香以防蛇虫等风俗。

土家族世居内陆,民风淳朴,日岀而作,日落而息,平时早睡早就,劳结逸合。在病人的休养服侍上,要求安心静养,保证营养,忌冷水,忌房事,忌茶,有“官不差病人”的规矩。

土家女人怀孕后,会受到良好的照顾,保证营养,不让孕妇怄气,不吃麻辣动胎气的食物。婴儿分娩后,要吃一碗油盐胡椒汤的荷包蛋,叫定心蛋。分娩后仰卧4个时辰。坐月期间,不论季节,头戴丝帕子以防冒风,脚穿袜子以防冷气入侵,忌体力劳动,忌沾冷水,忌冒风受凉,忌生冷食物,忌用牙齿嚼鸡骨头,忌赤脚着地走路,忌怄气哭泣流泪,忌看书写字纺线织布过用目力,以防产后风和月家痨的发生。不论贫富,月婆子吃三十只鸡补虚,每天一只,雷打不动。满月后,带孩子回娘家再休养十天才

能适当从事体力劳动,土家族人对坐月子的严谨态度,对产妇身体的恢复和妇科疾病的预防起到良好作用。

在土家族地区有“天上星子大,地上孙大”的说法,再剽悍的婆婆也推脱不了全心全意服侍坐月子的媳妇和日后带孙子的责任,不论孙儿孙女,一视同仁。儿童除了母乳外,在家里吃的是最好的食物,得到的是全方位的照顾育养。

土家族人劳作有序,遵守养生保健规矩,优待病患,善待女人,精心育养儿童的习惯,不仅良好地维持了民族内部关系,也对民族人口素质的保持和提高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歌舞文明性情,渔猎搏竞强健体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跻身于世界民族之列而永葆其青春之美妙,离不开文明的精神风貌,更离不开强壮勇猛的体魄。传统土家人居于内陆腹地,以耕织渔猎为生。从远古时代开始,就用歌舞以饬教化、调畅心情和协调社会关系,用渔猎博竞来锻炼体格。

土家传统歌曲有梯玛神歌、摆手歌、做工号、交友歌、情歌、哭嫁歌、哭丧歌;山歌唱腔有沅河腔、坡头腔、清江调子等。土家族舞蹈有摆手舞、耍耍舞、铜铃舞、跳马舞、打溜子舞、花灯舞等。体育竞技有赶山打猎、划龙船、扳手腕、打抱腰、武术等。通过歌舞来传播民族文化理念,抒发内心情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渔猎竞技来健壮体魄,加强人与人的协作,达到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人际关系良好,也是土家养生文化的一大特色。

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养生的人文保障

俗话说“宁做治世狗,不做乱世人”,不论个、体家庭,民族还是国家,其生存、健康和发展,除了充足的物资保障外,合理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对公平的行为规则,和谐的群体关系,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这也是养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土家族是一个历经艰辛从远古走到现在的民族,以神农余部和九残黎部为主体的土家先民,迁徙入武陵山,披荊斩棘,面对山中的自然灾害和外部势力的压力,只有社会各阶层戮力同心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前途。

一方面是民族尊严的塑造,从土家文化活石化《毛古斯舞》捉古娄子一章,可以看到老少齐心打强盗的场景再现。土家族有“三不让”,即土地不让人侵占,妻女不让人凌辱,儿女不让人欺负。经过千百年的传扬锤炼,升华成了大中华精神的重要组成,成了土家汉子保家卫国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的精神支柱。

另一方面,是民族内部关系的调整,土家人敬祖先,重亲情,从古到今共居一方土地,同姓之间有血缘关系,异性之间有亲戚关系,注重亲情的观念也让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相对缓和。在土家族地区,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历来受到社会鄙视。狭路相逢,甩空手的让挑担的。抬丧路过,即使仇人冤家,踩坏庄稼不要赔偿。土家人有“强迫不成买卖,捆绑不是夫妻”说法。时到今日,这种良好习俗依旧保存。

在家庭关系的调整方面,历史上,部分搬家客的房屋是半边火床,儿媳妇只能待在厨房灶门吃饭烤火,不能上火床。土家族人是整火床,没有这“千金闺女,四两媳妇”的观念,儿媳妇娶进门,就是自家人,一家人在火床上围着火坛吃饭烤火,带孩子的媳妇甚至可以受到婆婆的优待。有时天灾人祸,儿媳妇丧夫守寡了,只要儿媳妇愿意,公婆会让未婚的小叔子娶了嫂子,一起扶养孩子。相对于那些冷冰冰的儒家道学,土家族的习俗无疑更加人性化,对维持家庭和社会稳定更有积极意义。

这些公序良俗合理地调整了人际关系,也创造了适宜休养生息的社会空间,对维护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 2017-11-12 1 1 团结报 c1029.html 1 多姿多彩的土家养生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