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13日

发展县域职业教育 助推精准扶贫

麻正萍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泸溪县多年来一直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培养了一批全日制学历的中职专技人才,培训了一批掌握一技之长的本土农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生活局面,为该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进职校——学技术——会技能——好就业——快致富”的发展路子。纵观泸溪县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助推精准扶贫的探索和成效,作者认为有如下启示。

一、加大宣传,增进共识,营造环境

首先,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就国家层面而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就贫困地区而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应对贫困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助推精准扶贫的必然性选择。所以更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形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其次,要加大成果宣传力度。泸溪县职中的办学模式先后得到省和国家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对于这些成果,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经验,大力宣传,展现实践成果,以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获得更多的资金、项目和人力的支持,也让广大群众认同职业教育,让更多的贫困青少年和农村劳动力积极报考或参加职业教育和专技培训。

三要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泸溪县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催生了诸如杨红敏、唐玉环、周启好等一大批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做好示范教育宣传,向贫困群众介绍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成绩,让广大群众感知,正视职业教育培训和享受职业教育培训带来的福祉。

二、政府主导,搭建载体,凝聚合力

第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从泸溪县的实践不难看出,统一认识和强化领导是重要保证,各地在推进精准扶贫开发中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也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基本要求。当地党委政府要制订职业教育专项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当地的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第二,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泸溪县的经验表明,当地党委政府要建立职教业育培训工作机制,要把职业教育纳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适当增加考核权重分值。特别是乡镇村各级网络平台要进行入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源,使生源得到有力保障。县相关部门要建立贫困人口档案,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有的放矢。

第三,创新机制,提高实效。要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产业带动机制。党委政府要借助产业发展机遇,架起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激活企业对农户和劳动力的帮扶力度,采用“订单式”、“菜单式”等培训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业。要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

三、统筹协调,完善网络,构建体系

一要统筹资金,保障经费。当地党委政府要将职业教育政策性口子经费和职校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总人口人平1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

二是完善网络,构建体系。从泸溪县来看,职业中学只是一个重要平台,要全面提升当地职业教育培训的整体实力,应构建职业教育阵地网络。要组建以县职校为主体、各培训部门为辅助、全县乡镇农校为补充的三级县级职教网络,形成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覆盖全县的成人教育网络。构建结合地方特色产业的农技推广网络,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基地,实现“一乡一品”、“一校一特”发展格局,加速县域内农村支柱产业的形成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是统筹招生,扩大规模。政府主导式的招生模式是泸溪县职业教育培训生源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针对职教生源现状,当地党委政府更应将生源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谋划。

四、改革创新,夯实基石,增强能力

首先,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办学机制。与时俱进的改革办学模式是泸溪县职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懈动力。一要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办相关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等。二要加强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当地文化传统优势、农村民族民俗内在特点,开设相关职教培训专业,并将本地企业家、文化传承人聘请为专任教师,通过校企共建等模式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当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三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职业教育培训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水平。

其次,坚持学用结合,强化技能培训。重点实施全民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技能型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基础工程。加强与域内重点企业、种养大户的联系,广辟挂牌培训基地,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使职业教育走出校园,走向地头,走进工厂,让职教毕业生成为“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生力军。

再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能力。制定职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解决好师资职数,适当增额增量,提高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职教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进修、实践制度,让更多专业老师深造,提高其业务水准和教学能力。同时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鼓励农林水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县内产业大户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中兼职任教,不断壮大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促进职教质量效益的提高,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任务的落实。

--> 2017-11-13 1 1 团结报 c1076.html 1 发展县域职业教育 助推精准扶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