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15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及其实施问题分析

王建春

素质教育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对情感教育的重视,情感教育主要是利用适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品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控制,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情感的方式对待周围的生活与学习,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存在实施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情感教育中的意义。

注重文章抒情点的掌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材中文章并不是非常难懂,但是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对其中的文化内涵掌握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抓住文章中抒情点,利用其为切入点,抒发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并且在其中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引导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既能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教师需要结合课本中感情的阐述,带动学生理解情感变化。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红领巾”真好》教学中,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再对词语“叽叽喳喳”等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流利、正确地对文章朗读,同时背诵课文。其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是让学生体会到小鸟的活泼,同时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爱鸟意识,能够爱鸟、护鸟,成为爱护动物的小卫士。整个课文教学难点在于情感朗读,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本的情感中。教师需要抓住课本中的感情点,利用一些森林图片、小鸟图片等,带动学生对小鸟的喜爱,翠绿的森林中,小鸟一边唱歌一边捉害虫,优美的歌声赞美了谁?根据这一观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够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还能够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热情。抓住文章抒情点,及时将学生带入到课本中,帮助其与课本产生共鸣,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质量。

创新情感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基础上,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同时在深刻的语文教育中理解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创新非常关键,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基础,积极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教学知识点制作成视频或者音乐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

比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期间,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泼水节,了解泼水节是傣族的重要节日;为学生播放关于泼水节的一些活动图片,详细列出教学提纲,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本,同时能够感受到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并且可以理解周总理对人民的关心。教师采用谈话式的教学方式开始进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泼水节的重要意义,以及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方式。当学生初步阅读课本之后,教师试探性的询问学生阅读之后的感想,逐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呆板、枯燥的形式,积极融入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活跃性,同时让学生能够自由讨论,积极发表观点。

教师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情景教学等方式,结合课本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学习人教版《丑小鸭》课本期间,教师合理采用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从情境中感受到丑小鸭心理上的变化,同时对学生起到明显的情感教育目的,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学习的印象。创新教学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提高对教材内容的重视

教材内容也需要提高重视,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情感教育也是通过教材的途径将情感进行传达。语文教学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创造性,所以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期间,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对语文教材深入研究,总结清晰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理念,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适当加工,保证其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结合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缜密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需要通过适当的途径才能更好地激起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在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 2017-11-15 1 1 团结报 c1201.html 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及其实施问题分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