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17日

浦市散记

戏里人生 石 健 摄于泸溪浦市万寿宫戏台

○李琳筠

缘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忝陪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和民俗专家,在温温地播洒着和煦太阳的浦市岩板巷子里,让美丽养眼会言乡话的导游妹子牵着走了一圈。于是,我就站在有太阳也有风吹动的浦市街头,咀嚼时光流逝中沉积下来的风景。

导游妹子指着一沿河堤和高低新旧参差的房舍,明洁而肯定地说,名人诸如屈原、王昌龄、石达开、贺龙、沈从文在此逗留过,并留下诗词和着别样的佚事,一并存放在《辰州府志》、《泸溪县志》的历史记忆中。

石达开到此时值晚上,两岸灯火通明,妃子问是否到太平天国京都南京了,石达开安慰慰伊还未到,到的是小南京。可见,浦市的小南京称谓,坊间是有确凿依据的。据老辈人讲,浦市乡话原来称着浦溪。直到民国年间,有三条商贸街,二十多个货运码头,四十多条巷子,五十多家封火窨子屋,九十多个手工艺作坊,十三省商人设有会馆。六座古戏台,夜夜上演辰河高腔。出售锣鼓家什的店铺,根据购买人的需求,临时在锣钹上定制音圈。所以浦市的锣钹质量,很是受老艺人们的怀念。

我们沿着护堤台阶,下到一个古旧的砖岩朝门前,那儿从前是万寿宫。现在大门内站着泸溪的敏谦兄台,他穿着件灰色布长褂,向我们展示袍哥拜码头的仪式。门楣边照例站两个有绒毛毛的伢儿,一手持着拂尘。

进了院中,戏台上锣鼓家什响起,那是真正的楚音。和我印象中三十年前,赤脚步行到邻村听到的是一个样法,那锣鼓,那个唱腔,特别是后面拖一个“呀”字。我默默地双手置膝静穆,心下遥想着戏台上下的过往奢华。

出了万寿宫,依次走看几家老式豪宅,此种建筑为窨子屋,其中最为惹眼出众的是吉家大院。院内岑寂,站在那儿,让我感觉有风吹过的痕迹,日晒过的痕迹,同样感觉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另一宅曰李家书院,据说石达开与他的妃子曾住在楼上的东间。现在院落找不到一本书,只有山墙上长着一壁绿藤,藤叶间挂着一个一个有桐油球大小的凉粉果。

街面正进行翻修,铺上好看好走的方岩板。一队队游客,跟着扬小旗子的导游,发出南腔北调亦步亦趋地在石板街上张望,搜寻浦市的文化碎片,根据各自的需求,存放在相机里或者手机里。

经历岁月的折腾,竟然还有那么些旧物旧事和旧房宅挺立在那儿,昭示着文化的顽强,佩服和感谢为浦市存留最后一丝余韵的人与事。我忽然想起泸溪人的胆识来了,一个叫做龚德柏的斯文人,双枪逼退上门找事的民国军界大腕薛岳和张发奎。不过民国的浦市盛产一种甜橙,老大是徐汉章了,可惜导游没有提及。

我倚在门楣边躲避太阳的灼照,一边探究岩壁上的雕刻,边上有小孩子家用粉笔醒目地画着一蔸树,一个人和一条路。虽有碍观瞻,但分明着门庭的生机和未来。

出了岩板街,便是一池荷花,偌大的荷塘,该有着多少浦市人的欢笑和幸福。此时,整个浦市小城恰在斜阳一方,雉堞与老树都为斜阳落处的黄天衬出明明朗朗的黛色,每一束阳光所至之处都镀上一片金亮。河对崖稀稀静静的村落,有炊烟淡淡地升到长空,那里属辰溪县管辖,村中有一个寺院,称作江东寺。江东寺保存至今,其中有着古丈县出家修行五位尼姑的故事。从一九四九年六月开始,文心翠在寺内住持,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间,邀请石松竹、郭明印,敖敬心、孙明学到寺,料理佛事,直至圆寂。

回来路上,路过辛女岩,有风吹过,也有河水汩汩流动。那个三千年前下嫁于此的旷古女人,离我们如此之近,她站在高山之巅,演绎着直到人间洪荒的真爱。浦市是很有些故事的地方,泸溪位于沅水,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腴的了。想着这些,我不尽感慨起来,虽不摇魂夺魄,也是浮想万千,理出两阕长短句,聊表缱怀。

沅水清,灯火小南京。万寿宫里高腔戏,岩板弄里纳斯人。一池荷花馨。

浦溪美,驻堤望风景。千载豪族梦沉寂,宅楣涂鸦秀新杰,车过辛女岩。

--> 2017-11-17 1 1 团结报 c1321.html 1 浦市散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