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李焱华
“扎根山区,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每一位法援对象!”这是孙荷莲律师从事律师工作多年来的庄严承诺。
现年51 岁的孙荷莲出生于泸溪县白洋溪乡一农民家庭。她自幼成绩优秀,酷爱法律知识。初中毕业后,考取省司法学校,自此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夏天,她被分配到司法部门工作。
自2000年来,她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特别是近5年来,她秉持一颗荷心,矢志不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做到“能援尽援”“应援优援”,先后接待法律咨询近万人次,办理案件80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她先后荣获全州司法局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她所在单位荣获全省先进集体、全州司法行政系统“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全州司法行政系统“十佳法律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
(一)荷心援弱,既“结案”又“息访”
“你是孙律师吗?我要申请法律援助……”2013年9月10日,孙荷莲的办公室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原来,2012年9月28日,来访者李某与丈夫黄某同乘摩托车,意外被路旁断落枯树压倒的电杆砸中。李某受轻微伤。丈夫黄某因被砸中头部伤势严重,经抢救挽回生命后,司法鉴定为一级伤残。近一年来,李某多次到相关部门和县政府上访,并常有过激行为。热情的工作人员小向建议她找孙荷莲律师,进行合法维权。
孙荷莲决定受理此案。随后,为了弄清来龙去脉,孙荷莲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方式不分日夜调查取证,梳理事实证据,再依据法律条文一笔笔算出相关经济补偿款项,累计出总数后,马上又撰写起诉状递交至法院。至此,李某及其受害方家人充满期待,情绪稳定下来。
法律委托人是满意她的工作,可孙荷莲的家人却多有“抱怨”,孙荷莲丈夫老罗说:“荷莲一年到头忙,连做饭洗衣都没得空。”也有亲朋好友说“你做法律援助工作,没钱,你又何苦那么拼命呢?”面对不理解,孙荷莲一笑了之,继续工作。
4个月后,经孙荷莲多方协调,李某与涉及事故相关部门达成一次性赔偿155万元的民事赔偿协议。可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黄某去世了,黄某的父母再次找上门,说对李某这个四川来的“儿媳妇”不放心,请孙荷莲主持公道,依法分割赔偿款。孙荷莲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他们家,说之以法,晓之以理,处理完毕,事情最终妥善解决。那年冬天清晨,李某全家送来了一面鲜红的锦旗。
县司法局副局长宋清华说:“这么多年,孙律师对弱势群体的疾苦感同身受、振臂而呼,许多群众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都为为孙荷莲送来了锦旗。一面锦旗,一片深情,一个故事。”
(二)荷心援贫,拆“违墙”去“心墙”
清代有“三尺巷”的故事,“拆墙还巷”的细节广为传诵。在一件法援案件中,孙荷莲以扎实的证据“拆开”了邻居之间那堵“心墙”。
2014年夏天,下岗职工杨艳回乡下查看老房子,发现邻居向某建房竖墙,严重侵占了她家宅基地的合法利益。考虑到邻里和睦,杨艳先后12次私下与向家交涉,又找人调解,全无结果。
下岗后,杨艳经济压力大,还要抚养小孩,此事又“走投无路”,在气愤绝望中写好遗书,欲撞墙以死来维权。幸好被人发现劝阻,并让杨艳去找孙荷莲。
2016年3月,孙荷莲接案后,先与杨艳交心谈心,让她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给予她希望和力量,再聊案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孙荷莲冒雨下乡,认真听取当地相关人员的意见。综合各方面意见后,她来到实地察看,但因地势较低,总是看不出情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她寻找制高点去俯看那堵“墙”。恰好旁边有一危房,有一梯架立着。连续几天的雨,道路泥泞,木梯湿滑,她摇了摇梯子,还算稳当。熟知情况的周边群众看到一妇女不畏安危,扶梯上楼,都来劝阻,孙荷莲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当快要爬上房顶时,她手被木梯上的细铁丝划伤手臂,鲜血直流。上顶之后,她才开始面临真正的危险,危房有10多米高,其上破烂不堪,摇摇欲坠,让人胆战心惊。她不顾手臂流血,找好角度,按下快门,拍下照片。这组照片,十分清晰地反映了向家侵犯了杨艳家合法利益的事实。这是最有力的证据,对于后来的法庭辩论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向某心服口服,同意协商调解处理,维护了双方邻里和睦关系。
“当时为取证爬上危楼,根本不知道害怕。”回忆往事,孙荷莲坦然地说,“今后,遇到类似事情,我也会一如既往!”
多年来,孙荷莲不畏危险,不惧寒暑,行走基层,尽力帮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
(三)荷心援小,讲公平无亲疏
家住外地的离异妇女小高,离婚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孩子正读初三,经济十分困难。为了找孩子的父亲要抚养费,她慕名找到孙荷莲。
孙荷莲受理此案后,按简易程序处理此案。孰料,小高的前夫来到县法院,说明目前 “有心无力”的“困境”,看到孙律师不为所动,开始威胁。还有人别有用心地劝说,“孙律师,原告是外地人,被告又是泸溪人,敷衍下算了,不用那么较真”。
孙荷莲正义凛然地说:“一个离异妇女,要带一个孩子,你作为孩子的父亲,应当尽到抚养义务,不能推托法定责任。”后来通过诉讼,对簿公堂终于落实了被告抚养孩子的义务。“你是一位公正公平的律师”,小高由衷地赞叹。
“当律师是个良心活,要不论亲疏,要讲法律讲公平。”孙荷莲深有感慨地说。尽管有时当事人是她的亲戚、同学、朋友,她都依法辩曲直,仗义论是非。
正因如此,在当地流传一句话:“有事情,找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