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19日

土家语 乳名趣谈

陈廷亮

乳名亦称小名,就是在婴儿初生时,家长为了宝贝能平安成长,特请“八字先生”或亲友为孩子起的非正式的名字。乳名听起来有点特别,与一般的名字不一样,到孩子上学时会取另一个名字。乳名有的在家里可以一直沿用,有的随着时间的转移就不再用。我国很多民族都有给小孩取乳名的习俗。土家族用土家语给小孩取乳名,也有一定的讲究,主要有如下几类:

不雅观的土家语人名。 用不雅观的土家语命名,就是取一个丑名,目的是希望小孩子易养成人。这主要是当时土家族地区缺医少药,卫生条件差,小儿成活率低造成的。这样的习俗现在一些偏远的土家山寨还存在。如,将孩子取名为“糯替”,即 “疙瘩”;取名“夺替”,即 “很小的”、“最差的”、“矮子”;取名“软色”,即“水牛屎”;取名“可哈”、“可中哈毕”,即“叫花子”、“小叫花子”;取名“色爬”,即“很差的人”,“不中用的人”,等等。在土家族看来,小孩子小时候叫这样的名字,他一生可以躲避灾星,长大后这些不雅的名字还可以给他带来福气。

用动物取土家语人名。 如把孩子取名为“哈列”,即“狗”。有时,还在后边加了一个“毕”,这样就成了“哈列毕”,即“小狗”;有时还加上颜色,取名为“哈列浪嘎” ,即“黑狗”,或“哈列阿实”,即 “白狗”。取名“日阿毕”,即“小鸡”;取名“若巴”,即“公羊”;取名“务毕”,即“小牛”;取名“软毕”,即“小水牛”;取名“利巴”,即“公老虎”;取名“那几”,即“麂子”;取名“涅毕”,即“小鸟”;取名“岔茶”,即“喜鹊”;取名“抱七”,即“野鸡”;取名“坐哭”,即“野猫”;取名“耳毕”,即“小猴子”;取名“利巴”,即“大老虎”,等等。土家人以山上的动物命名的现象,在新中国成立前比较普遍,现在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用动物取名的现象较少,但是在一些偏僻的土家山寨还是比较常见。

用物体命名土家语人名。用物体给小孩命名土家语名字,还得给被命名的物体举行寄拜仪式,这类土家语人名大都是具有一种良好的愿望。如,将孩子取名为“阿八”,即“岩头”;取名“苦乍”,即“山”;取名“日阿古左”,即“鸡栏”;取名“糯冲卡蒙”,即“香樟树”;取名“若蚩”,即“土地神”,等等。

动物与不雅共同命名的土家族语人名。在土家族地区,有的父母为双保险,还在土家语人名中把动物和不雅的名字都用上。如,将孩子取名为“若比可哈”,即“小羊叫花子”;取名“日阿巴替苦”,即“公鸡坛子”;取名“哈列杠勾池”,即“弯弯的狗子”;取名“子色”,即“猪屎”,等等。这些名字有的不雅到了极点,据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一些家庭曾因几个小孩没有成活有关。

土司时期的土家族土司人名中就有很多是以乳名为名的,如永顺宣慰司南渭州第四代土官彭律恕、永顺宣慰司白岩洞长官司第一代土官张耶律等,“律”就是现代土家语“老虎”;永顺宣慰司驴迟洞长官司第二代土官向尔莫踵,“尔”是土家语“小”的意思,“莫”是土家语“猫”,“尔莫踵”就是“小猫王”;施南宣抚司所属东乡五路安抚司第一代土司名覃起喇,散毛宣抚司所属龙潭安抚司第一代土司名田起喇,“起喇”的意思就是现代土家语的“根”或“树根”。如今,随着土家族语言的日趋濒危,土家人也很少再用土家语给孩子取乳名了,有些土家语乳名也只有少数懂得土家语的人才能明白其意。

--> 2017-11-19 1 1 团结报 c1380.html 1 土家语 乳名趣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