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19日

秋到苗乡 尝“毕蛮”

方 荣 摄

刘红春

深秋,我和老公去苗乡雅桥做客。晚饭过后,朋友晖问我们有没有兴致去他家摘“毕蛮”。一听到柿子还有这么个有趣的名字,我来了兴致。老公更是欢喜得不得了,他说,这个“毕蛮”啊,是他小时候最美味的水果。

晖在县城工作,十天半月回雅桥一次,看望家里的老人和兄长。如今乡下条件不比城里差,水泥路修到家门前,回来一趟方便得很。

晖说他们家自留地边上有两棵柿子树,每年秋天都挂满了滚圆的柿子。今年更是结得好,柿子又大又多,把树枝都压弯了。前一段时间果子还是青的,他盘算着,这两天应该熟了,刚巧被我们赶上。

我们提着小桶、拿着竹竿朝晖家的自留地走去,一路上碰到晖的乡亲们,他们笑呵呵地跟我们打招呼:保毕蛮木?(摘柿子去吗?)晖应声答道:保毕蛮。我也跟着回应:保毕蛮。

毕蛮果然是诱人的好东西,还没看见果树,远远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成熟柿子的香甜味。怪不得苗乡出生的老公从小就喜欢吃柿子。他说,小时候只要一到秋天,他就和小伙伴们去山里,不管走多远的路,爬多高的树,也不管柿子是不是足够的成熟,都会想方设法摘些柿子回来。运气好的时候,摘到树梢上别人摘不到的大柿子,更是高兴得晚上做梦都在笑。

“那今天我们家的柿子可以让你们吃个饱。”晖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自豪地拍着胸脯打包票。

来到自留地,我们傻了眼。眼前两棵高大的柿子树除了枝叶茂盛之外,并没有晖之前描述的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毕蛮。倒是在树下,看到东一颗、西一颗烂掉的柿子。

见到这情形,晖着急了:前一个星期我才来过这里呢,果子多的把树都压弯了,今天怎么一下子就没有了呢?

可能是周末放假,村里的孩子们回来了,把柿子摘完了吧。老公猜测着。

为不让晖难堪,我说:没事啊,都闻到柿子香味了,也算没有白跑啦。

一阵秋风吹起,树叶哗啦啦地响起来。一颗柿子从树叶中探出头来,被眼尖的老公发现,“快看,那里有颗大柿子!”

“这里也有一个,还有这边,哇,有几个呢!”陆续地,我们发现了更多青色的柿子。

“青柿子只要拿回去放一阵子,就会变红,比熟在树上的还好吃些。”老公小时候的经验派上了用场。

“是的,是的,把它们放在谷堆里,几天就熟了。”晖很开心那些调皮的学生娃没有把柿子摘完,剩下的这些足够他送给客人了。

晖敏捷地爬上树,伸长了胳膊,摘下那个大大圆圆的果子,朝下面的人喊:来啊,接住,接住了。

摘的摘,接的接,不到半个小时,就摘了满满一小桶,数了数,二十个。我挑了两个拿在手上炫耀着:毕蛮丰收了。

晖却把桶子塞给老公,要我们把今天的收获全部带走。我窘迫极了,这怎么好?来摘柿子原本只是图个好玩,拿两个带回去就可以了,哪里有全部带走的道理?晖却不顾我们的再三推托,执意把一桶柿子放进我的车里。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收下了晖的好意,晖露出满意的笑容。

回来之后,老公用一个宽大的簸箩把柿子摊开,放在楼顶,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去看一看。柿子们由青变黄,由黄变红,一天天变化着,可爱极了。渐渐的,不怎么喜欢吃柿子的我,对这些来自山野里的小精灵也有了一份特别的情感。看着它们,仿佛看到了和晖一样友好、善良、淳朴、热情的苗族同胞……

秋到苗乡尝“毕蛮”,吃到的是和别处一样的柿子,尝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情怀。

--> 2017-11-19 1 1 团结报 c1382.html 1 秋到苗乡 尝“毕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