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19日

又糯又香套子粑

李琳君

“鼻涕佬佬你莫哭,你娘喊你快转屋。婆婆到做套子粑,吃饱长大背媳妇”。套子粑粑是上世纪古丈各地一种常见的食品,顾名思义就是用专制的模型套做的米粉粑粑和草粑粑。据《古丈坪厅志》记载:“古丈坪厅之稻有二种,曰粘稻,曰糯稻……野菜和小米作粑粑,道路携带以食之。”

做套子粑粑,必要一个做粑粑的模具,俗称“套子”。一般选用硬木,作成厚约一寸五分左右,形如洗衣的棒槌样,在上面凿一至两个茶杯大小的圆洞,底面雕刻“福”、“禄”、“寿”、“喜”,或者花草飞禽图案,洞壁凿成斜线型或弧形。

做套子粑粑,不能全用粳稻或只用糯米,一般是粘米糯米各占一半,具体根据主人的口感而定,要糯一点,则三份糯米配一份粘米。

备选好的米先洗泡,过滤至半干时舂粉,用粉筛筛出细粉,所剩米头子又倒进舂之,最后所剩米头子不再掺和到筛下的米粉中,而是倒一点水再舂,舂成粉团,可直接蒸食,叫米头子粑粑。

舂好的米粉,兑开水揉团。搓揉前,留出些许米粉,便于根据搓揉的软硬度添加。若要掺粑粑草,米粉中直接倒入已煮得稀烂的粑粑草搓揉。粑粑草一般采用白花菜或白蒿草,待搓揉到很稠粘时即可。

搓揉成粉团后,掰小坨掐凹,填炒黄豆粉拌糖或芝麻拌糖,再把坨搓圆,填进木套模中。木模具使用前清洗晾干,模套中滴上几滴清油,或抺点米粉,便于操作填取粑粑。把粑粑坨填入模具后,用手掌压平,再把模具翻过来,一手托着拍打一下,成型的粑粑便从套模中掉出,接住放置于簸箕中。粑粑做好后,放于木甑中蒸熟,才能食用。

俗话说:“慢火豆腐快火粑。”先把锅中蒸粑粑的水烧开。放粑粑时,先在木甑底竹篾板上铺块纱布,同时粑粑不要紧挨,以免粘连,影响外观美感。大约一炷香时间,粑粑就蒸熟了。

蒸熟的套子粑粑色泽鲜亮,大小一致,图案精美,色、香、味、形俱佳,食之入口清香,不腻不涩,酥而不脆,绵而不稠。套子粑粑可存放多日至月旬,或蒸或煮或烧烤食之,香糯味不减,其味不变。

据说旧时最初做套子粑粑,是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白粉粑粑和草粑粑作成套子粑粑,扫墓祭祖时作为祭品,以示虔诚。后来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备制套子粑粑,敬奉祖先。由于套子粑粑清香可口,回味绵长,慢慢地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由于便于携带,人们劳作及路途带之食用果腹。又因为它美观的外形,极大地满足了人们食用前的审美,成为逢节过年亲友往来赠送的佳品。俗话过年“户户磨豆腐,家家舂粑粑”,“无酒不成席,无粑不过年”,“熬肉蒸粑,来客一家”便在于此了。

“套子粑粑好吃”,说得两三老哥们流口水。到村里转了一圈,糯米尚可购置,只无舂磨与筛甑。删繁遗简,将就做熟,吃起来是其次,重点是回味那儿时的传统味道。

--> 2017-11-19 1 1 团结报 c1391.html 1 又糯又香套子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