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21日

我的剪报

姜再生

书桌右边码放有17本装订成册的剪报。这是我前段时间收集起来的,花去很多心血。几次清理破旧书报时,险些把它们送给了收废品的老人,如若那样,现在可能已打成了纸浆成了再生纸。但是,最终还是舍不得丢弃而留了下来。

约是高中毕业后,我开始剪报的。那时,我刚进入到某企业工作接触报纸,看到好文章,舍不得忘记,便开始剪下它们粘贴起来,一直坚持到如今。这也是一个初学文学人的起步,我多羡慕他人的文釆。

每天8点钟上班不久,邮递员就给办公室送来一沓报纸,我不客气地一手接过来,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时事新闻版面匆匆浏览过去,有的只看看标题,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报纸的副刊上,一篇一篇过一次目,有好的,有对自己胃口的篇章,便自私地将整张报纸截留下来。时间一长,办公室的同事也就习惯了此事,宽宏大量地尽我其然,如遇事情外出,同事们也将新来的报纸整齐地放在我的桌面上,等我回来检阅。

我在此真心实意地感谢我的那些同事们,他们真有亲如兄弟姊妺般的情谊,让我一生难忘,受益匪浅。正因为有了他们,才促使我的剪报日日厚重起来。

我的剪报来源多种报纸,只要我接触到的报纸都有《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中国化工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我州《团结报》的文章特别多。

细读报上的文艺副刊,发现某篇文笔优美如行云流水,节奏明快如溪流样的吟咏,触动我的心灵引发共鸣,使我振奋的篇章,我便沉醉其中,看完一遍,又返回去从头再阅一遍,意犹未尽,将报纸折叠好收进口袋里,带回家去重温。舍不得的篇章,便找来剪刀,从报纸上剪下来,用胶水粘贴在废弃的A4纸上,以便日后回头看,当作范文,吸收营养,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和眼界。

真的,作为一个爱书喜读之人,遇到好文章,是不肯也不愿意随手丟弃的,本能地收集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味道犹存,香味更醇,似一杯陈酿美酒。这样触动心灵深处的文章我是爱不释手护之有加的,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并不会遭人白眼和厚非。

办公室不免有废弃的复印纸张,我把这样的A4纸收集拢来,变废为宝。闲余,或一边看电视一边拿小剪刀,找出要收藏的文章,小心翼翼地从报纸上剪下。剪的过程中,眼不敢打闪,手不敢乱移,生怕剪坏篇幅。然后,在其背面以胶水抹均,将剪报贴上去,再用手抹平,切忌贴歪贴皱,宛如裱画样认真。

一篇一篇,一张一张,日深月久,就有了一大沓剪报摆放在书桌一隅。先是用小夹子夹,后是用大夹子夹,再剪再贴,剪报汇集多了,夹子也没法夹拢去,只好找来一颗铁钉,觅来一张厚而韧的牛皮纸,裁开,制成与A4纸一般宽窄的作为封皮;接着,将剪报码齐,在桌面上顿齐四边,用小锤和铁钉打孔,用妇人纳鞋底的大针和白粗线装拢成册,成了一本书,一本大而厚的书,用粗笔恭敬地在封页上写上:我的剪报。

读书有乐趣,读报有乐趣,剪报亦有乐趣。我的剪报我做主。一本剪报的收录是一件非常欢愉的事情,犹如串起来的一串日子,一串干红辣子,能在其中追忆许多已过去的往事,在剪报中能享受到未做编辑而成编辑的韵事,体验编书编报的艰辛。

我的剪报来源于平日的积累,都是从报纸副刊上剪下来的文章,也是我自以为是的美文。我从我的剪报中认识了许多不曾谋面的先生,如:汪曾祺、邓友梅、陆文夫、王蒙、冯骥才、李国文、王安忆、韩少功、贾平凹……特别是我州州内的作家,如:向启军、龙宁英、黄青松、九妹、彭世贵、刘萧、陈亚丽、石健、汪祖宝等等,从这些人的作品中,我学到了许多,不仅有对文字的正确使用和文章结构编排的巧妙,更有对思想的启迪,他们都是我尊敬的先生们,值得我认真学习。

我的剪报我做主,从繁多的报纸中欣赏文学,从欣赏中将美文剪下来收藏,这个过程是优雅美好的,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对文章的审美力和鉴赏力,更是愉悦了身心。

--> 2017-11-21 1 1 团结报 c1445.html 1 我的剪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