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7年11月23日

同心共筑小康梦

—— 来自泸溪县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成果报告

向民贵

初冬时节的泸溪大地,处处涌动着精准扶贫、脱贫摘帽的股股激流——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基础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泸溪广大干群正朝着摘帽脱贫目标冲刺……

去年来,泸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扶贫工作精神,按照 “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把精准脱贫工作放在首位,决战决胜贫困,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

新时代蓝图绘就

书写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答卷

近年来,该县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脱贫、摘帽脱贫”方略,加快了脱贫致富进程。2015年至2016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3911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25.3%下降到2016年底的19.06%。

面对贫困程度深的客观县情,泸溪县坚持把扶贫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科学编制了全县精准脱贫整体规划,94个贫困村脱贫计划按照“因户施策,一户一计”的原则,做到“三个一”。围绕全县94个贫困村6.4万贫困群众脱贫,县里组建了精准脱贫领导小组,倾力推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机制,县级领导带头联乡包村、县直部门联村包户,全县下派 71支工作队到各贫困村开展精准脱贫,精准脱贫项目落地生根。

精准脱贫,精准识贫要先行。工作队入村积极开展“一进二访三联”活动,按“7+1”的评选程序,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档、县有信息平台。全县1.2万多名党员干部按照“5432”模式,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实行“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贫困村不摘帽、工作队不撤队”机制。

该县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明确了全部摘帽脱贫倒计时、路线图,全县党员干部按照“领导联乡、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要求,结对精准帮扶,严格执行“贫困群众不摘帽,党员干部脱官帽”机制。

精准靶向治疗

产业扶贫脱贫斩“穷根”

今年,该县举全县之力整合资金8亿元,按照“四跟四走”的扶贫方略,实施了农村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等大小扶贫项目1219个,加快了扶贫脱贫进程。

精准脱贫,首要的是让贫困群众的钱袋鼓起来。实施发展生产脱贫工程,紧扣椪柑、特色经作、劳务、畜牧等产业,投资1亿元的浦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了“一线一圈一核心”的园区格局。

强势推进精准脱贫“100个产业园”建设,全县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以上支柱产业,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达4万元以上,每个贫困户有2个以上当家产业。

实施乡村旅游脱贫工程,泸溪积极融入湘西州一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形成以浦市古镇为核心,以沅江风光带和峒河风光带为“两带”,以天桥山景点圈、白沙景点圈、岩门古堡寨景点圈为“三圈”的“一核两带三圈”景区格局,带动了浦市岩门溪等14个村的乡村旅游发展。

该县全面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每年斥资3000万元,给力椪柑提质增效。投资6000万扶贫资金建成的潭溪万亩生态椪柑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扶贫”模式,组建集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联社,通过“统一经营、以户分红”运作方式,圆了当地11000多村民椪柑致富梦。

通过椪柑品改低改、提质增效,使泸溪椪柑走俏祖国大江南北,并出了国门,远销俄罗斯等国家与地区,全县有6.5万农民通过种植椪柑走上致富之路。

该县瞄准贫困人口,运用“公司+基地+贫困农户+合作社+扶贫”的“股份制合作”等帮扶措施,投入扶贫资金700多万元建起了合水万亩油茶标准示范园,委托泸溪县国富油茶专业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2060亩,使当地900多贫困户1400多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劳动致富,年人平纯收入达8000至14000多元,过上了富裕小康生活。

该县采取利益联结新模式,委托农业龙头企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投入扶贫资金2700万元委托浦市铁骨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无偿发放猪仔,年底以每斤高于市场价5元的价格回收,全县免费发放猪仔8600多头,帮扶贫困户4300多户、21500人,户均增收2000多元。浦市镇岩门溪村,裕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12户542人,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脐橙,贫困户每户分红40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全力发展“飞地经济”,湘西和益生物科技公司和泸溪椪柑公司在麻溪口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新开发椪柑、红心猕猴桃700亩、种植杜仲300亩,扶持资金用于贫困农户入股,公司占股51%,农民占股39%,村集体经济占10%,项目收益带动了当地337户、1251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劳动致富奔小康。 (下转二版)

--> 2017-11-23 —— 来自泸溪县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成果报告 1 1 团结报 c1531.html 1 同心共筑小康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