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胜斌
吃过豆腐的人绝对不少,但吃过菜豆腐的人可能就不多了,更别说擂钵菜豆腐。这道菜,出了湘西就很少见。
说擂钵菜豆腐前,得先讲讲擂钵。
湘西有几种古老的石器:石碾、石舂、石磨和擂钵。除了擂钵,其他几种都是大块头,几百上千斤,非常笨重。自从乡村通电,村民们买了电动“三用机”,可碾米、可粉碎、可打浆,石碾、石舂、石磨这些大件逐渐退出,尘封房屋的某个角落里。唯有擂钵,个头不大,却一直活跃在山民们的生活里。在湘西老家,擂钵和菜刀砧板一样,是厨房的必备物件。花椒、大蒜、辣椒,只要在钵里一擂,花椒更麻、大蒜更香、辣椒更辣。豆子用擂钵捣烂,做出的菜豆腐也更香溢可口,是一道独特的山乡风味。
其实这道湘西美食做法很简单。选好大豆,去除碎石等杂物,洗干净泡水。等大豆吸足了水,发胀变软,沥掉多余的水,放入擂钵里捣。三五口之家,用手抓三把豆子就可以做一餐可口的菜豆腐了。
擂时,根据擂钵的大小来放豆子,以少放为宜,放多了,豆子捣不烂,还容易撒落。与石磨或更先进的豆浆机相比,用擂钵这种石器要原始、费时费力些,做出的菜豆腐味道也大不相同。一颗颗豆子,经过石磨推或豆浆机打成白浆,加工得过于精细,封存的天然豆香散出太多。擂的则不同,有的豆子被捣烂,有的则是碎成小块,有细腻的豆浆,也有粗糙的碎粒,细腻的负责嫩滑,粗糙的负责保存原汁原味的豆香。
豆子擂好后,兑水在锅里煮,烧开后,慢火煮个两三分钟。这时,拿出事先洗好揉碎的青菜,抓上两把放入锅里,和豆浆一起煮。注意菜不能煮得太老,要保存青菜的天然绿。
接下来就到点豆腐了。我们乡里点豆腐不用卤水,也不用石膏,而是从坛子舀出一碗酸汤,点在那锅滚烫的豆浆和青菜上。酸汤点到之处,如变戏法般,那白色的豆浆立即舍弃与之交融的水,在青菜周围迅速凝聚成絮成团,汤汁也由乳白色慢慢变清。酸汤此刻有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能力,一斧下去混沌即消,天地分开,宇宙清明。
酸汤的用量很有讲究,直接关系到菜豆腐的口感。酸汤少了,豆腐凝聚不够,菜多豆腐少,菜汤混浊不清;酸汤多了,虽然豆腐聚得好,但容易过老,不嫩滑,味道也就变了。酸汤点豆腐,最好慢加、点匀,拿捏好酸汤量,豆浆和菜叶抱好团,汁水一变清立马收手。这时一锅鲜嫩的菜豆腐就出来了。豆浆和水缠绵,会成水豆腐,通体晶莹,方方正正;若与菜亲呢,白白的豆腐,青青的菜叶,一锅菜豆腐也是清清白白,芳香四溢。
菜豆腐出锅了,吃法就各有所好了。我喜欢辣,就用红辣椒粉、姜蒜、盐混在一起过一下油,马上舀出来淋在菜豆腐上。有时又先炒剁青椒,再把菜豆腐放入锅里煮开。出锅时再撒上一小撮葱末,吃起来很是下饭。大豆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含量丰富又不含胆固醇,再加上青菜富集维生素和纤维,经擂钵擂、柴火煮、酸汤点,就成了一道营养可口的湘西原生态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