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们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湘西经开区要全力打造“城市新中心、产业新高地”,积极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开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湘西州的新一轮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发区的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以今年建州60周年为节点,开发区向世人展示了州府新城的靓丽形象,收到广泛赞誉。过去的成绩是我们前进的基石,崭新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开拓。沧海变桑田需要亿万年时光,桑田变城市只需要十几年时间。我们今天的成就将会对开发区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对国家、民族、命运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湘西州进入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新时代的大潮中,湘西经开区应为湘西脱贫攻坚,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率先崛起再创新的业绩。
清醒认识开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
回首开发区的十三年发展历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荒坡村落变成了州府新城。
总体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是基本实现了从荒坡村落向现代城市的转变,但功能完善尚未完成。从空间布局看,城市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布局不够合理,一些服务功能仍然缺失。从城市形象看,路网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完成,城市缺乏个性、特色,建筑美学水平还不高。从城市管理看,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城管的手段和水平有待提升,控违拆违、渣土治理、交通整治任务仍然繁重。
二是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点到增长极的转变,但总量仍然偏小。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招商到位资金,进出口额我们排在了县市前面,经济总量接近州内中等县市规模。但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与外面开发区比差距还很大,经济总量跃升仍是开发区未来几年的头等大事。
三是基本实现了工业空白向现代产业的转变,但标志性龙头企业仍然不多。开发区白手起家,现在已经有了60多家工业企业,而且每年保持了10家左右招商项目入区,5家左右企业进规,但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龙头性企业牵引,特别是代表性、标志性企业更少。这一直是开发区的短腿。
四是基本实现了农村社会向城市社区的转变,但社会重塑还没有完成。从矛盾隐患看,新旧矛盾累积叠加,历史积案尚未完全化解,维稳压力很大。从社会治理看,城中村改造规划滞后,社区运行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从公共服务看,资源配置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没有跟上,教育、卫生等一批项目仍在建设。从文明程度看,社会文明素质整体还不高,农民转变成市民任务艰巨。企业与社区,新市民与原住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
科学清醒地认识和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是要翻篇归零,更好地面向未来。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竞争空前激烈,稍有松懈,就会被抛在后面。周边的铜仁高新区提出了产值两年过“百亿”,张家界提出了三年超越湘西经开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唯有永不懈怠,方能勇往直前。
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城市新中心、产业新高地”
(一)更大力度推进产城融合。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部署,对于开发区来说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产城融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内涵增长,形成产城一体,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在产业建设方面,要优化产业规划,聚集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打造标志企业。加快建设济南工业园,突出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业大突破、大繁荣。
(二)更高要求推进环境提质。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环境提质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城市配套。围绕7.12平方公里核心区和张社大道沿线5平方公里拓展区,推进和提升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五化”工程,加快完善配套设施,为快速导入人口创造条件。二是做美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严格环保执法,完善“河长制”,全面治理万溶江、湾溪河开发区段。通过对沿河、沿山景观打造,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服务城市。三是创新城市管理。结合全州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理顺各项关系,强化美丽园区工作,尽快让改革措施落地落实,让全区城市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三)更快速度启动吉凤新区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勾勒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顶层战略。而建设吉凤新区是州委州政府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率先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开发区做大做强、长远发展的关键一着。对打造湘西州中心城市,建设州域南部核心经济区,推进脱贫攻坚、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文化旅游四项重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尽快组织100平方公里的踏勘测绘,加快做好规划设计,统筹新区谋篇布局,思考新区推进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州委全会和州委常委会作出的决策部署,高起点、高水准推进吉凤新区建设。
(四)更实举措推进民生事业。党的十九大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民生优先融入开发区建设发展之中。重点抓好5项工作:一是推进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学校、医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安居保障房、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区提质等民生社会事业项目,让老百姓尽快受益。二是加快富民增收。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通过发展产业,创造更多岗位。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社会创业激情。结合社区预留地,积极指导社区走股份合作化路子,让群众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三是提质公共服务。科学配套文教卫体设施,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让群众得到实惠。四是夯实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社会保障网络,强化社保、医保落实,守住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五是如期实现脱贫。对扶贫户要加大精准帮扶力度,确保今年全区所有贫困户脱贫。
(五)更深层次推进社会治理。建好新城,更要管好新城,要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强化社会治理。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切实转变观念,以有力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进社会治理要注重提升三个作用。一是提升社区治理作用。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理顺居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工作站、社会组织等各方关系,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小区业主,依法开展自治,走民主协商之路。二是提升平安综治的护航作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加强调处各类社会矛盾,依托物联网等科技手段,编织立体防控和公共安全网。三是提升精神文明的引导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快转变宣传引导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送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