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宙 田景明
“种啥赚钱?”这一直是凤凰县农业局驻腊尔山镇板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吴秀全发愁的事,这也道出了驻腊尔山台地扶贫工作队的心声。腊尔山台地平均海拔800多米,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80%,中低产田占60%,农民人均耕地只有1亩,这样的条件,农业咋发展?种地咋赚钱?
深挖山区优势。今年,利用腊尔山台地高山气候明显的特点,凤凰科技特派产业团集中投入,调结构、扶产业、建园区、提品质、创品牌,打造台地反季节蔬菜特色产业,把壮大商品反季节蔬菜生产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拉动、市场引导等有效措施,推进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形成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农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吴秀全感叹道:“过去板拉农民只知道种一季水稻或苞谷,农闲时出去打点零工,再怎么折腾也难脱贫!现在种植反季节蔬菜,一亩地顶原来几亩地。”
项目搭台,扶贫路子对了,山地能生金。11月22日,笔者来到板拉村,只见蔬菜生产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弓腰采收生姜,身后刚出土的新姜垒得像一座座小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劳作的人们都沉醉在丰收的喜庆中,田地里飞出阵阵山歌。
“这都是受益于凤凰科技特派产业团反季节蔬菜开发项目。”扶贫工作队员韩志文指着200多亩规模连片的生产基地说,他算了一笔账:一年两季菜,生姜亩产2000多公斤,按现在行情,每公斤6元,亩产值12000多元,除去生产成本,一亩一季姜,老百姓净赚8000多元,收完姜后,再种一茬白菜或红菜苔等其他蔬菜,每亩又可收入3000多元,一亩地一年收入1万多元呢。
“推广种植反季节蔬菜,农民挣钱真省心!”建档立卡贫困户龙金保没想到,今年种植5亩姜,收获10000多公斤,全部被商贩以每公斤6元收走,收入60000多元,全家因此脱了贫。
如今,板拉村“万元田”变成了现实,成了产业发展方向。该村70%的耕地面积,采用菜+菜+菜、稻+菜+菜等生产模式。
近年来,凤凰科技特派产业团在腊尔山台地完成改扩建有机蔬菜示范基地7个,面积1500亩,其中腊尔山镇苏马河基地400亩,板拉基地200亩,两林乡高果基地500亩,两林基地200亩,实现商品菜总产量5250吨,产值1575万余元,带动贫困户1180户,人口4720人。科技扶贫产业在腊尔山苗岭谱出了新篇章!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快腊尔山台地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脱贫,下一步,凤凰科技特派产业团的工作重点一是引进蔬菜优良品种,如天下第一椒、耒阳黄姜、春苔王等25个品种;二是着力推广新技术应用,如拌种施肥、无公害栽培等技术;三是形成技术人员‘包乡联村’机制;四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精准扶贫,重点在于群众实现产业脱贫,扶贫路上,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不忘初心,立足使命,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腊尔山苗寨精准脱贫攻坚战!”科技特派产业团团长总农艺师田仁广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