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欢 通讯员 杨 华
古丈县高望界国有林场有个“顶堂”,这里海拔1146米,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在“顶堂”里有一座防火瞭望台,称其为“观景台”,可登塔瞭望。来这里游玩观景的人们时常能碰到一位“嘴巴多”的老百姓,叮嘱大家注意用火,爱护环境,他就是驻守在这里8年的老护林员——蒲小勤。万亩林木苍翠,顶堂风光旖旎,他功不可没。
蒲小勤,1966年出生,老家在怀化市新晃。1988年,蒲小勤在高望界国有林场参加工作,先后在场工区、农业农村组、生产股工作。1993年,因工作需要,蒲小勤调往一线从事护林工作,这一干就是25年。2010年,蒲小勤来到防火责任最大,看护任务最重的顶堂班点工作,这一呆就是8年。
信念坚定 事业忠诚
初见蒲小勤时,他刚巡山回来,粗布衣服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他说,天天跟树木打交道,不用在乎衣服的颜色。交谈后蒲小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憨憨厚厚的,殊不知,这样憨厚的人在面对“威逼利诱”时,却是异常的“发狠”。
刚上顶堂时,辖区内经常有人找他“通融”,都被他严词拒绝,“经常遭到报复,砍断屋里的饮水管道,破坏供电线路,但是我不怕我对谁都是这样‘硬扎’,时间一久,那些人都和我成了朋友,现在辖区内盗伐、盗猎现象比以前少多了。”讲起从前蒲小勤有些害羞。
在顶堂班点的这些年,蒲小勤经历了一次次的金钱诱惑,他从没动摇过,没有用一棵树木送人情。“几年前,有个国家工作人员来这里采挖兰花,被我发现了,我要没收,当事人认为只是几根兰草,事情不大并威胁我说要给场里的‘一把手’打电话,最终我没收了兰花,搞得当事人灰头土脸,事后在一次大会上,我还得到场领导的点名表扬呢。”蒲小勤很高兴地说道。
忠于职守 敬业如山
他把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把树木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
护林防火是林场的工作重点,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时,蒲小勤每天从早上6点到夜里12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爬上塔顶,用望远镜观察。
8年来,他风雨无阻。每天一次向场部报告火情,从未间断。一到夏秋,很多户外运动者在顶堂露营、烧烤,每隔半小时他就来提醒这些人防火、注意环保,有的人不理解,甚至恶言相向,解释不通的时候,他就守在火堆边直到火灭。
每天,蒲小勤都要骑着摩托车或者步行30里,巡视万亩看护区一次。巡查时,他对来往的可疑路人进行严格的盘查,对进林区者收缴火种,杜绝火灾隐患。多年来他清查各类进山人员2万余人次,没有旷工一天,没有漏报一次火情,8年的春节都是在顶堂度过的。
顶堂地处高寒,气候湿润,年轻时的蒲小勤是篮球健将,如今却是一身风湿,考虑到身体原因,场内几次调动,他却不肯下山:“对这里有感情了,要走还真是不舍得,我比别人熟悉情况,继续坚持做到不能走动的那一天。”他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却从不马虎,从未懈怠。
不择其境 坚韧坚强
蒲小勤刚到顶堂护林点时,基础设施非常滞后,除了电视、望远镜、手电筒等护林用品和简单的炊具外,就什么也没有了,生活起居范围总共不过20平方米。
“记得我爱人第一次来顶堂,那天恰逢雷雨天,雷击把家里的电话机炸起火了,吓得她哇哇大哭,”蒲小勤低头说着,“现在有所好转,但买蔬菜和日用品还是得到5公里外的场部去,碰上大雪天,就要步行,山高路滑,很多少次都摔倒在路上,无人得知。”
多年来,蒲小勤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从未退缩;很多次在山上病倒了,还是自己扯草药熬着吃;每次惊魂动魄,每次都死里逃生,却只记得每天坚持向场部汇报林场的情况。
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扎根深山,任劳任怨,恪守信念。
蒲小勤常年在山上,工资也只有3000多元,妻子没有正式工作,靠平时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多年来家里没有添置一件家具,两口子也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女儿读大学时的学费至今还没还清。80多岁的岳母一直由他两夫妻照顾,一起挤住在20平方米的顶堂里。日子虽然清贫辛苦,可他妻子却没有怨言,“他老实,心好,跟着他是苦,但很踏实。”
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也从没有奢望得到任何回报。8年来,在他的辖区内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也未发生大的涉林案件。
默默地奉献守护着大山,把自己融入了大山,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在高望界林场,只要提到蒲小勤,都会不自觉地给他点个赞。
蒲小勤常说:“守好瞭望台是我的工作,我热爱它就不觉得苦和累了。”这并不是他谦虚,而是他对这片林海承载了太多的承诺和希望,眼前美丽的风景对他来说都是快乐的,鲜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