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田亚君
在民族贫困地区充满艰辛的教育路上,她用倔强推动着一场场改革;在幼儿教育这块无比贫瘠的土地,她用执著打破了一块块“坚冰”。她就是湖南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保靖县幼儿园园长王桂莲。
旅程一:打开思路,变换教材,王桂莲“一打一变”,课堂奇迹般地活了
1989年9月,长沙师范学校毕业的王桂莲,热情满满地来到龙溪中心完小,担任学前班老师。
没教具,没玩具,从早到晚,孩子们就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写写、算算……
“校长,能不能给学生添点教具,买点玩具?”王桂莲有点急。
“学堂没钱搞这些。你只要守着学生没摔着就行了……” 校长说的是对的,幼儿园第一职责就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但王桂莲从自己第一个月工资里,抽出钱来买皮球和跳绳甩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抱团拍球、跳绳,快乐地“满天飞”。
第二个月,王桂莲又把低年级那架破旧的风琴搬进教室,把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和音乐游戏穿插进去。农村孩子对有风琴伴奏的音乐课很感兴趣,在弹弹唱唱中,变得活泼了。
第二个学期,孩子们都围观来了,开头只有28人的学前班变成了51人,挤满了一颗颗“小脑袋”。
乡里鼓儿乡里敲。
为了让孩子直接感知算术知识的乐趣,她到坡上,采芭茅、砍竹子、摘野果;到河边,捡石子、挖沙子、掏黄泥……利用本地自然材料制作玩具、教具,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会了算术和泥工。她还从农村长辈那里收集了大量民间游戏、童谣和谜语,用录音机录下来,教给学生,课堂刮起了“最炫民族风”……
王桂莲打开的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另一扇窗”。
1991年秋,王桂莲调入保靖县教育幼儿园。她紧紧抓住增强全园幼儿基本生活能力这个“弱项”,选择以“刷牙齿、讲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常识课,通过公开课的方式全面推开,孩子们在课堂最真实的体验中,掌握了刷牙的本领,打开了全县幼儿教研的“盲区”。
为了改变民族贫困地区孩子们语言表达的困境,王桂莲用上了大自然这本“活教材”。1992年春天,王桂莲做了全县“第一只敢下水的鸭子”,尝试用 “听音响编故事” 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为推进这种新教法,她背着录音机,带着笔记本,下到偏远的土家苗寨,先后录制了雷声、雨声、风声、流水声、鸟鸣声,狗叫声、牛叫声、母鸡下蛋、公鸡打鸣等这些大自然声音,并且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放给孩子们听,要他们用这些声音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孩子们表达力、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材变了,课堂奇迹般地活了。
孩子们都奔着课堂这份快乐来了。当年秋季,小小的教室突然涌来64名孩子,园里没了椅子,孩子自带板凳,抢着王桂莲的课上。
旅程二:改善条件,搭建队伍,王桂莲 “一改一搭”,学堂魔法般地变了
2011年暑假,通过竞聘,王桂莲走上了园长岗位。
地面黑暗潮湿,墙壁满目疮痍,操场坑坑洼洼,电线瓜藤般掉落四散着……
严重“小学化”的县幼儿园,奄奄一息。
为收拾这个“烂摊子”,她用洪荒之力推动着一场场改革。
改善办园条件是王桂莲要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初任园长,不懂基建,凭着20多年幼教经验,研究装修方案,着手园舍改造。
没想到,“首场秀”就冷场了。
许多人都认为,她突击建设是为谋取私利。这期间,有在红网上发帖跟帖的,有给纪委写信告状的,也有指手画脚当面发难的……
身正不怕影子歪。
“摸着石头过河”的王桂莲,像开工的箭没有回头。
2012年春,她转让了吉首的两所分园,集中精力和资金改装老园,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改装电线、加固安全防护栏,教室、寝室铺设复合地板和PVC防潮地板、安全通道安装乙级防火门、铺设塑胶操场、粉刷墙壁、改装大门、重修厨房,添置电钢琴、多媒体设备和大型玩具。在“缝缝补补”中,原本30年的旧园“颜值”高了,变漂亮了。
改革的箭在弦上。
王桂莲直奔的第二个改革目标是推行双休日。为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她顶着生源不足的重重压力 ,改规矩,推行双休日制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改掉县幼儿园这个几十年来周六都上半天学的“老规矩”,王桂莲触碰到了家长们的“底线”,很多周六甩手惯了的家长,摇头不答应:“认为她偷懒,想把幼儿园办垮。”
那段时间,只要一开园门,王桂莲就会遭到许多孩子的“家长”一窝蜂地围攻。
“天天上园,孩子们累,孩子们苦,幼儿园要按教育规律办学……”王桂莲苦口婆心,慢慢改变了家长们的看法。
说实在话,王桂莲的每一着“棋”都走得艰难。
激发工作热情是她改革的第三个重点。很多老师职业倦怠,对待孩子没耐心,在工作待遇上,又很是计较,彼此常发生口角争吵……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搭建队伍上,面对教职员工职业道德大幅度下滑,王桂莲给出了 “神回复”。
改善办园环境几年里,她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不拿加班费;平常推进工作中,老师们不愿做的事情,她冲在了最前面;管理人员不愿干的事情,她做在了最前头……
开辟“运动场”游戏区,她找自家亲戚为园里捐赠了20块竹夹板。开辟“建筑城”游戏区,她顶烈日、冒酷暑,跋山涉水,在农村找老木匠,一家家上门, “请”他们出山,制作积木。为让积木安全、卫生,她又一次次实践、探索,总结出碳化竹、木的制作方法。
行动是最好的命令。在王桂莲的带动下,大家心往一处想了,劲往一处使了,开始高高兴兴和她“同框”劳动了。全体员工主动参与了几千块积木的碳化、清洁任务;全园家长主动捐来了上万件废旧的锅、碗、瓢、盆、电饭煲等 “美食街”游戏材料……
此外,她还顶着经费紧张的压力,新招聘了一批年轻教师;针对教研组长无从开展教研的实际,她以游戏为主线,把自己多年业务经验进行“移植”。
在王桂莲的积极“改搭”中,幼儿园魔法般地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旅程三:转变观念,展开游戏,王桂莲“一转一展”,娃儿梦幻般地乐了
“向着快乐出发”,这是王桂莲教育理念的“出发点”。
在去“小学化”路上,为消除家长怕学生“摸不到风”的顾虑,王桂莲按下了改革“快进键”,把孩子们的快乐摆上“改革头条”:组织召开园领导班子会议,把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部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条条框框”整理出来,在园里刮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头脑风暴”。此外,还根据不同岗位,选送不同类型教师培训,一起手牵手打好转变家长观念的“攻坚战”。
围绕家长观念的转变,王桂莲举办讲座、“致家长一封信”、发放学习资料、召开家长座谈会,直接改掉了家长们拔苗助长的“坏脾气”。
课堂游戏是王桂莲化解家长们质疑,亮出的“底牌”。
在不足500平方米的操场上,王桂莲采取一地多区的方式,开辟了以废旧轮胎、长板凳、人字梯、单梯等材料为玩具的“运动场”,让孩子们做平衡、攀爬、跳跃等练习。
王桂莲以太阳伞为“瓦”,原木桌子、课桌为餐桌、木板凳、篱笆桩等物品创设游戏情景,开辟“美食街”游戏区,让孩子们利用收集来的废旧餐具、炊具等材料,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扮演厨师,制作“美食”。在楼顶,王桂莲利用竹筒、竹筛、塑料管、树干槽等材料,构建“沙水区”,孩子们体验了沙的粗细、感受了水的流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
在“建筑城”游戏区,王桂莲让孩子们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建构出桥梁、高楼、围墙等模型。在商贸中心墙壁,王桂莲又开辟了“涂鸦墙”,让孩子们穿上五颜六色防水罩衣,手持画笔,画太阳、花朵、房子,把一幅幅表达美好心愿的图画上墙……
在王桂莲的策划下,游戏活动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了。
针对城镇孩子生活空间狭小、没有劳动体验的实际,王桂莲把园里老宿舍后面唯一的2分空地,一锄锄挖出来,孩子们以“种子种子要发芽”为主题,种上萝卜、白菜、番茄、辣椒等蔬菜,有了最真实的劳动体验。
王桂莲还推行了一系列活动。如春天里的“家乡真美”春游活动;冬日里的“运动健康 游戏快乐”亲子运动,有“情暖中秋”、“念我恩师”等主题活动,有台湾皇家幼儿体智能、幼儿篮球、叮当小钟琴、校园啦啦操等特色课程,也有穿脱衣裤、系鞋带、叠被子等生活自理能力竞赛……幼儿园梦幻般变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
在破解家园关系上,王桂莲以班为单位,创建微信群,把家长一个个“请”进群,通过全程直播,全景展示,把每次活动图片、视频,及时上传群里。现在,这个大大的“朋友圈”已打造成了孩子们的“亲情园”。
这些年,王桂莲“朋友圈”的半径越“画”越大了。
2015年,局里把毛沟、葫芦、碗米坡三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帮扶担子压在她肩上;2016年,县里又把新城区岳阳幼儿园管理的任务交到她手里。王桂莲都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把自己最先进的办园经验,通过送培、送育、送教“三下乡”,毫无保留地进行“复制”、“粘贴”。很多得到王桂莲“红利”的幼儿园,都“奔跑”起来了。
暖春,在“破冰”中开启。王桂莲让家园关系改善了,师生关系密切了,保教质量提高了,州级“指南”实验园的牌子挂下来了,全省落实“指南”重点联系园牌子也挂下来了……
王桂莲,在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园地里,正如一朵莲花迎风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