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②)
教育事业实现从低迷向人民满意大转变。1978年,全县校舍面积仅为9.2万平方米,学生人数4.2万人,教职工人数1700余人,师生人均校舍面积2.1平方米,师生比例为1∶25,教育质量一直低位徘徊不进。经过40年的建设积累,通过教育布局大调整,大力实施教育振兴战略,不断加大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全县共有校舍面积86万平方米,学生6.6万人,教职工4581人,师生人均校舍面积11.86平方米,师生比例为1∶14,小学、初中、高(职)中入学率分别达100%、100%和76.26%,大学升学率达87.13%,全县出现县外学生返乡求学潮的喜人现象。
医疗卫生实现从资源稀缺向全民享有优质服务大转变。1978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个,病床465张,配备医务人员467人,“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成为当时的民生痛点。经过40年的发展,突出健康凤凰建设,完善城乡医保制度,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逐步解决。2017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7个,其中二甲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全面达标、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并配备病床1731张、医务人员1750人,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成为现实。
社会保障实现向全方位多层次大转变。1978年,社会保险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通过近40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建立了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劳动力培训、住房保障、孤老和残疾人服务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保障性住房有需必供,基本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脱贫攻坚大突破
1978年,全县绝对贫困人口17.2万,占农村人口的67.8%。40年来,经过了“八七扶贫攻坚”“‘ 两山’地区扶贫开发”“腊尔山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先行先试”等一系列攻坚行动,到2014年全县还剩贫困人口91250人,贫困发生率为26%。
近年来,凤凰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目标,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全县脱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标,已实现建档立卡户和城镇特困家庭子女免费上学,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院总费用报销比例80%以上,农村主居危房动态清零,每户至少一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2000户弱劳动力本村内公益性岗位就业,贫困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保障明显夯实,脱贫内生动力和自我脱贫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9.9%,2018年预计贫困发生率进一步下降至4%左右,将会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整体脱贫奔小康。
凤凰品牌大塑造
凤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1990年全县接待各类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万元。2001年,抓住凤凰古城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机遇,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率先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塑造了“南方长城中韩围棋巅峰对决”“中国·凤凰苗族银饰节”“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凤凰艺术年展”等系列活动品牌,全方位宣传推介“天下凤凰”,凤凰成为了“中国旅游名片”。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直接带动群众就业2万余人,间接带动就业8万余人,凤凰已成天下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伟大的新时代,凤凰县将进一步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建设开放、美丽、幸福的新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