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11月30日

天生武隆

▲浮光掠影的武隆天坑填满了青绿。

◀青龙桥把“大刀”插进了水中。

○文/图龙清彰

武隆的桥是上天修建的,不然,谁有能力在那么深险的天坑上修桥;武隆的桥是天生的,不然,怎么没留下建造时间和建造者的名字。

好好的地面就这样突然陷进去了。像有人从上到下用刀切,如切瓜切菜一般,切得整整齐齐。也像有人从地底下抽去了柱子,地面突然塌下去,塌得干净利落。还像有人用脚踩在松软的泥巴上,一脚踩下去,踩出深深的脚窝。武隆的天坑,可以任人们天马行空去想象;可是,让我想象不出的是架在天坑上的桥,怎么不跟随天坑一同掉下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不是人力可比的,大自然的神奇更是人们无法猜想的。天生的桥,天生的坑,天生的武隆,似乎得到大自然的格外垂青,大自然竟然把最壮观的杰作赐给了它。

武陵山高一脚低一脚,从南向北一路狂奔。到达武隆、接近重庆的时候,似乎有点跑累了,不知不觉放慢了步子,沿着平平缓缓的台地,松松散散地徜徉。繁盛的树木,丰茂的野草,由近及远,直至天际,覆盖了台地的每一寸肌肤。浓稠的树叶,散发着青翠的光彩,在阳光的照射下,大口倾吐刚刚出炉的氧气,新鲜而醉人。不知名的鸟儿,从不知道的方向,发出清亮的声音,在树林间徘徊、缠绕、传递,格外的悦耳动听。对了,如果在春上天,漫山遍野的花朵扒开绿丛,怒展婀娜的身姿,一定能把武隆的景致直接提升好几个档次。

不过,此时正是盛夏,烂漫的春花自然无处可寻,厚厚的绿意倒是从不同方向潮涌而来,把我围得密不透风,就像我前世欠了它们的情似的,甩也甩不掉。一直跟我走到悬崖边上,才停住脚步。悬崖下是武隆赫赫有名的羊水河峡谷以及“青龙”“神鹰”两座天坑。此时,谷与坑正安逸地躲荫纳凉。绿色冲到崖前,找不到下崖的路,不得不围着悬崖边缘,急得团团乱转。

总有那些向往天坑的草木,勇敢地跳下悬崖,幸运的坠到崖底,不幸的挂在崖间。坠到崖底的,享受肥美的水土,蓬蓬勃勃、油光水滑地过着滋润无比的生活。挂在崖间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只好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既然命运无法改变,那就自己创造奇迹;于是,草木们竭尽全力,把根扎进岩缝,把叶伸向云端,居然不可思议地站稳了脚跟,并绽放生机蓬勃的青葱。当人们看到一丛丛、一排排青草绿树,扎根绝壁,迎风招展,没有人不惊叹生命的勇敢顽强、精彩夺目。天坑的石壁,因为有了这些绿丛的镶嵌、缀饰,少了几许崔嵬、险峻,多了几分灵动、平和。

尽管草树东一簇、西一绺,拼命地立在崖间,仍难以掩饰天坑周围悬崖雄峙、壁立千仞、鸟飞不过、猿猴难攀的容貌。悬崖是用青白相间的岩石竖起来的,就像一堵高大的围墙,从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把天坑箍得像铁桶和围城一般。站在崖顶往下探,我看到自己的脚尖立在半空中,突然,脉搏狂跳,血压增高,头晕目眩,心慌意乱,特别是好好的两条腿,不停地打摆子,怎么站都站不稳,有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

然而,石桥轻而易举就越过了天坑,而且还是三座,根本不把天坑放在眼里。因为有三座石桥从天坑上面越过,“天生三桥”从此吸引芸芸众生纷至沓来。夹杂在纷至沓来的人流中,我长吁短叹,叹息自己来得太晚了,以至于错过了天生三桥几多的春花秋月和飞烟流霞,错过了天生三桥无数的魅惑身影和风流韵致。

中国的桥,古往今来,难以计数。有木头造的,有石头砌的,有水泥钢筋筑的,材质不一;有朝上拱的,有往下拉的,有半拱半拉的,千姿百态;有行人的,有走车的,还有跑火车的,应有尽有。由于这些桥的存在,人们遇河过河,遇壑越壑,发展到现在甚至能够在宽广的大海上和深险的峡谷中来去自如,创造了不少的世界奇迹。

人世间既然修建了如此众多的桥,为什么人们还对天生三桥趋之若鹜呢?因为天生三桥,不是人造得出来的,也没人知道它们来自何年何月,只能估计在千万年前就横卧在武隆的天坑上了,古老到人类只剩下望洋兴叹的份,古老到人造的桥羞于启口说出自己的年龄。

没有桥,武隆的天坑就是大地陷进去的一座座大坑,再奇也奇不到人们趋之若鹜。有了桥,武隆的天坑,就成了与众不同的天坑,成了天下苍生向往的天坑。

走在坦荡、宽敞的马路上,青绿的包围,山风的陪伴,让我根本察觉不到已经走在天龙桥上。下到坑中,天龙桥化为一条摇首摆尾、张牙舞爪的龙,踩在我的头顶上。这条龙,浑身上下肌肉突出,青筋暴起。尽管有青绿尽力遮掩,仍遮掩不住其高大威猛的形象。

天龙桥由两个二百多米高的穿崖大洞,从坑底直立坑顶,中间以一根粗壮的石柱连接,看起来既像一座双曲拱桥,又像一条正在磨爪霍霍的巨龙。恁大的桥洞下,成群的蝙蝠上下翻飞,累了粘在洞壁上倒挂金钩。我不明白这些蝙蝠的由来,但我知道蝙蝠寓意着“福从天降”。看来,天龙桥不仅顶天立地、名副其实,还蕴含幸福吉祥、福寿安康。难怪人们在桥底下仰望得如痴如醉。

是谁把一片“大刀”插在水中,再倒过来直刺青天。青龙桥一出场,果真身手不凡,硬生生地穿通了四百多米的石崖,大刀型的桥拱,把三百五十米高的桥梁抬了起来。此桥,天生爱美,头缠青翠的丝帕,脚绕青绿的霓裳,翠绿之间,青白的素裙,皱皱褶褶披挂在身上,雄险而不乏温婉,质朴而不差生动。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晴天雨天,清新的绿汁始终在桥上桥下盎然奔放,成为一道永不凋谢的风景。

从青龙桥下穿崖而过,桥高人低,岩垂石立,天窄地狭,别有一番风味。随着位置的变幻,桥洞的形状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当我回头看到一条鲤鱼跳进了龙门时,洞口就到了。我一边暗自惊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大自然是如何建造如此宏伟的桥洞;一边暗自庆幸,穿出桥洞又可以看到柳暗花明的景象。

明明艳阳高照,天色却突然暗了。高耸的山崖,逼窄的深谷,蔼蔼的树木,把光线一层层过滤,到达黑龙桥下时,所剩无几。瞅着这座黑不溜秋的桥,不得不佩服人类的聪明才智,居然给黑龙桥取了一个如此般配的名字。桥洞底下,半路半河,路是石头做的,河也是石头做的,人走在石头上踏踏实实,水流在石头上轻轻飘飘,反差得恰到好处。

黑龙桥的桥洞由坚硬无比的青岩拱成的,拱得上下对齐、分毫不差,却没料到几线水流冲出岩缝,把洞壁打湿了几大片。难道这是大自然造桥时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这是大自然有意而为。因为有“三迭泉”“一线泉”“珍珠泉”等飞瀑流泉的存在,石桥仿佛有了灵动的生命,在与我们对话。

天生三桥横亘出青龙、神鹰两座天坑,青龙、神鹰两座天坑陷落在羊水河峡谷中,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世界奇观。这个世界奇观准确地说,是羊水河峡谷的得意之作;更准确地说,是水的神来之笔。经过一拨拨专家、学者实地勘查、考证,得出相同的结论,是数亿年之水从地底下把峡谷、天坑和石桥开凿、建造出来了。柔柔弱弱的水啊!力量强大到让我们瞠目结舌,强大到让我们顶礼膜拜。

有人就此排序,先有谷,再有桥,后有坑。不管谁先谁后,不管是对是错,它们都是上天的恩赐,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瑰宝,值得芸芸众生倍加珍惜。

--> 2018-11-30 1 1 团结报 c22434.html 1 天生武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