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8年12月07日

发挥民族职业教育优势 做好精准扶贫四篇文章

彭延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8%。一直以来,湘西州坚持把职业教育与民族工作紧密结合、自然衔接,依托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湘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民族职业教育在推进职教扶贫、巩固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全力做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高效就业、科技服务四篇文章,民族职业教育成为了展示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和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

一、围绕脱贫发展建好特色专业。围绕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紧扣湘西州“乡村振兴”“产业四区”“四宜城镇”建设等重点任务,放眼全省乃至全国相关产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好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民族特色专业。重点建设民族工艺、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3类特色专业群,每年培养民间工艺及非遗传承人、乡村旅游人才、农技人才等300余人,特别是推进民族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开发了蜡染扎染、苗绣、土家织锦、木雕、湘西苗鼓等多个教学模块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将“教、学、做、研”融入一体化课堂,实现了民族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活态传承。通过对接产业建专业,推动了贫困地区脱贫当家产业发展和产教联合扶贫,使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符合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

二、围绕乡村振兴定制技能人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主动对接新时代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着力解决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弱化等问题,提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争取州委、州政府支持,每年招录培养湘西籍农技特岗生300名,按协议分配到全州8县市、湘西经开区乡镇(街道)从事水利水电、畜牧养殖、园林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机械、文化传承等工作,纳入县市、湘西经开区事业编制管理,为乡村振兴量身订制技能人才。按照“机构不变、职能不变、向上争项目渠道不变、向下延伸服务不变”的原则,开展乡镇规划、农村工匠、农业技术等特色技能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提高民族地区基层干部服务脱贫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每年培训4000人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2万人以上。

三、围绕市场需求推进高效就业。坚持面向民族贫困农村抓办学,创新办学平台促就业,全州职业院校在籍学生中,州内农村籍学生占比达92%,留守学生占比达49%,建档立卡户、残疾等七大类贫困学生占比达2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96%以上。特别是积极创新就业模式,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招生就业档案,实施“一对一”“多对一”等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采取“订单式”“冠名式”“分段式”培养,帮助贫困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订单培养率达80%以上,交通工程系开办了6个“吉利班”,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系分别与深圳奋达教育集团开展分段联合培养,推进高端优薪就业,推荐入职的贫困学生平均入职月薪达7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四、围绕脱贫致富强化科技服务。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学、科技和人才资源,指导农民科学生产,促进增收脱贫。选派“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深入农村解决了很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张大军老师义务指导失地农民周吉和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纯利润100万元,带动1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内外联合、研产结合的形式,用州财政支持的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组建了多个有实力的科研团队,聚焦地方产业和特色品种开展实用性研究。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罗汉果项目组开展罗汉果“青皮果”在湘西州种植的适应性研究,解决了栽培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全州示范推广种植8200多亩,产值达5400万元,纯收入4200万元,该项目获州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充分发挥民族职业教育优势,攻克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堡工作中,我们有几点经验启示:

一是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湘西州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次提出地、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当前最重大的责任、最艰巨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我们坚持把服务民族地区脱贫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作为智力和技能扶贫的“直通车”,围绕州委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大力开展教育脱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忠诚度和政策执行力推动了民族职教扶贫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必须争取重视支持。遵照习总书记五级书记抓扶贫指示,通过调研谋划、衔接汇报,争取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职教扶贫工作。州委全会、州委常委会、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民族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州委经济工作会、州人代会上进行了安排部署,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组建湘西职教集团、招录培养农技特岗生等系列重要文件,打开了民族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格局。

三是必须坚持精准精细。按照州委“帮扶要精准、增收要稳定、保障要到位、脱贫要真实、群众要满意”五项工作要求,瞄准优势产业建专业,围绕乡村振兴育人才,紧扣市场需求推就业,根据农村需要送服务,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真正让职教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完善贫困生救助体系和帮扶“三联”工作制度,近五年对3000多名贫困学生进行了精准帮扶,发放社会捐助资金、学院帮困基金和党员干部资助款700余万元,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四是必须勇于担当作为。针对我州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不深、扶贫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向,在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中找出路,建湘西现代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政校行企社”各方参与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开展“2+3”中高职分段培养和校区、校校、校企深度合作,在职教办学模式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民族职业教育助推扶贫的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职教扶贫是帮扶最精准、见效最直接、脱贫最稳定的扶贫方式。下步,我们将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契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职业教育在实施“教育脱贫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用民族地区脱贫发展巩固全州民族团结,通过民族团结提升全州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作者系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州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 2018-12-07 1 1 团结报 c23005.html 1 发挥民族职业教育优势 做好精准扶贫四篇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