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红艳 图 /龙艾青
“八只小竹狸,能抵一头大肥猪。”6月26日,花垣县花垣镇新农园社区接溪苗寨,村民唐国清一边忙着给竹狸分栏,一边开心地向前来学习养殖的农户讲述,去年春节他家拿几只小竹狸换弟弟唐国平家一头大年猪的趣事。今年他家存栏竹狸100多对,毛收入10万元以上。
唐国清之前因病致贫。2016年8月,他参加了位于该县农业科技园区的湘西金立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立丰公司”)养殖培训,掌握了竹狸养殖技术,以50对种狸起家,2017年底销售竹狸收入4万多元,2018年收入7万余元,不仅脱了贫,还建了新房子,成了当地远近出名的致富能手,同时还带动周边多家农户养竹狸增收脱贫。
近年来,花垣县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带领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金立丰公司带动群众养殖竹狸,“啃”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2015年3月金立丰公司成立以来,着力引导群众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林、竹林饲草资源,以“政府引导+公司龙头带动+合作社+农户”为主要方式,实行统一选育供种,统一防疫、统一养殖标准、统一保险、统一回购、加工销售等“五统一”模式,发展竹狸特色产业。
竹狸又名竹鼠,因主要吃竹而得名,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产品供不应求。
为壮大竹狸产业,2015年以来,该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竹狸产业推进会,先后聘请湖南农大、湖南畜牧研究所、广西竹狸繁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为技术顾问。同时,还统筹人社、农业等部门力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举办竹狸养殖培训23期,培训农民1320人。2017年以来,该县还支持金立丰公司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竹狸研究所,组织专家对竹狸生长、繁殖、深加工等方面进行研究,研发技术专利10项,并以图文编发成册,为群众养殖竹狸提供科技支撑。
为解决困难群众购买种苗、建设标准化栏舍资金短缺的难题,该县扎实推进5万元以下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助推金立丰公司实施“5111扶贫工程”,即每户贫困户借小额信贷5万元,养殖种狸100对,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年收入10万元。同时,还将竹狸养殖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按照财政出资80%,金立丰公司出资20%的方式,每年为养殖户能繁竹狸5.5万只入保,降低养殖风险。尤其是2018年,该县把竹狸养殖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2019年初,该县还下文将竹狸养殖纳入全县产业扶贫重点产业。
养殖竹狸门槛低,成本小,一只母狸一年可产3胎,一胎3至5只,养殖4至5个月就可出栏,一只商品狸可获利润100多元,一对种苗220余元,周期短,见效快,效益优,市场供不应求,在金立丰公司带动下,竹狸养殖成了花垣群众发展当家产业的首选。
该县民乐镇新务村石金勇一家四口先后加入养狸行列。父亲在金立丰公司养殖场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石金勇兄弟三人分别办起了家庭养殖场。2018年6月开始引种,如今石金勇存栏竹狸200对,上半年就开始收益,收入1.4万元。
合兴村村民施正兴2018年9月引种,如今存栏200多对,为了扩大规模,他不仅把猪圈、烤烟房、柴房改造成了竹狸栏舍,还腾出家里最好的两卧室和一间堂屋让竹狸“住”,一家5口人挤在20平方米的偏房,村里人都为他家高兴:“正兴家竹鼠长得好,屋里装满了金元宝!”
在施正兴传帮带下,隆巴山、施玉明等10多户村民也成了“养狸”大户。相邻的吉久村,建档立卡户吴金兵和麻江白,今年初毅然放弃城里每月5000元的工作,留在家里养竹狸,麻江白满怀信心地说:“要想娶个好媳妇,还是回来养‘竹鼠’!”
在金立丰公司带动下,目前,该县已成立林宝、富竹等竹狸养殖专业合作社33个,建设村集体养殖场6个,数百个乡村家庭养狸场犹如雨后春笋,400余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养竹狸。2018年,50多个村的30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50人通过养殖竹狸,人均增收5000余元,15个村的集体经济分别增收5万元。同时,竹狸产业还辐射到州内其他几个县市和重庆等周边地区。
今年,花垣农户养殖竹狸存栏10.2万只,规划建设的100万对竹狸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正有序推进。金立丰公司发展成为全省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实施单位、湖南农大产学研基地、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花垣创业带动就业“十百千”示范企业,一只只生态竹狸俏销广东、上海等地及东南亚地区,50万只竹狸“订单”排到了各村家庭养殖场刚刚出生的“狸宝宝”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