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9年07月02日

“蜂”生水起产业兴 酿出脱贫致富蜜

本报记者 李明潇 通讯员 陈亚秋

“夏天蜂距不要太密,蜂道宽便于里面的母蜂和幼蜂散热,太热的话蜜蜂要去外面凉快,护幼蜂的机会就少了,这样蜜蜂下一代的质量就差。”眼前正在仔细指导大家养蜂技术的“老师”就是龙山县茅坪乡龙冠村罗恩明,他正向前来找他取经的养蜂户讲述养蜂技术。

龙冠村坐落于龙山县茅坪乡大山深处,一边是山间峡谷小溪,一边是劈开的盘山组级公路,这里森林植被茂盛、蜜源丰富。

“我们大山里的柏科植物、藤科植物、乔木科都相当的丰富,大部分都是药材,所以我们蜂蜜的价值都是很高的,是带药用性的。”谈到小蜜蜂酿出的“甜蜜”产业,罗恩明说生态保障、技术支持、规模壮大是他的“制胜法宝”,当地丰富的植被是他养殖蜜蜂的优势。

2018年,罗恩明在卖蜂种和蜂蜜的收入就达到近30万元,今年他已经发展了近400桶蜂箱,预计蜂蜜产量达2000斤。如今,罗恩明成了养蜂能手,当地蜂农遇到养殖问题,他都会毫无保留的传授技术,他也经常外出去到别村传授指导技术。“喝蜜不忘帮扶情,是浏阳市对口帮扶工作队和相关部门支持我走上了致富路,我会尽力回报社会,帮助别人一道共同致富。”罗恩明说:“我想我自己的技术好了,我想把我的技术传给有困难的那些人,我自己免费给他们提供一些蜂种,把我的技术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尽快地富起来,我们共同一起打造甜蜜的事业。”同村的黄维侦以往只是靠养牛维持生计,今年他见罗恩明挣了钱,心生羡慕,便主动向他拜师学习养蜂技术,一起加入到他的养蜂队伍中。黄维侦告诉记者,今年他养了12桶蜂,预计收入有两三万 。

2017年,来自长沙浏阳的工作队进驻到了茅坪乡,并将传统蜜蜂养殖作为该乡的脱贫产业加以打造,通过打“原生态”品牌,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在深山中开辟一条生态自然的“甜蜜”扶贫路。为了鼓励村民们的积极性,浏阳市帮扶工作队免费为茅坪乡的65户贫困户赠送蜂种230多桶,并从浏阳派来技术员长期驻点指导,定期举办养蜂技术及管理培训,还帮助联系到湖南蜜蜂哥哥有限公司与养蜂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到今年,全乡各村的养蜂户和养蜂量都在不断增加,近百户贫困户与湖南蜜蜂哥哥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

“我们计划就是扩大一下养殖规模,集中我们的优势资源,成立一个养蜂合作社,引导一些有养蜂意向的贫困户都加入到这个养蜂产业中来,然后发挥养蜂脱贫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我们茅坪当地的蜜蜂品牌。”浏阳市帮扶工作队队员余武说。

--> 2019-07-02 1 1 团结报 c34450.html 1 “蜂”生水起产业兴 酿出脱贫致富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