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 蕾 通讯员 田 振 朱 勇) “去年收获的羊肚菌已卖得差不多了,收入好几万,自己脱了贫。今年我多搞了一些,希望带动万龙村的乡亲们共同致富。”近日,龙山县靛房镇万龙村村民向飞跟记者说起他的产业规划,笑得合不拢嘴。
由于没有技术,向飞常年到外打工,收入微薄,一直想回家乡发展。2017年,长沙市芙蓉区将羊肚菌种植作为龙山县靛房镇对口帮扶重要产业项目,引进羊肚菌种植技术,通过“基地+大户+农户”的模式,重点吸收建档立卡户加入,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向飞搭上了“扶贫快车”,种起了羊肚菌。但由于引进技术在当地不适应,对技术的掌握不成熟,向飞的羊肚菌收益较低。
为了克服这一难关,芙蓉区扶贫工作队带领种植户走出去向周边种植户学习取经,并将教授专家请到基地,现场传授技术。向飞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实验,最终找到了适宜靛房镇“个性” 的种植方法。
“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芙蓉区的帮扶,我还在外面打工。”向飞今年把羊肚菌种植扩大到20亩,积极向村民推广种植技术,带领更多建档立卡户通过种植羊肚菌脱贫致富。小小的羊肚菌给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如今,羊肚菌种植已经在万龙村遍地开花。万龙村通过羊肚菌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脱贫之路。万龙村羊肚菌产业项目成了芙蓉区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