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台地——峡谷地貌是湘西地质公园的主体景观。
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公园园区地质环境脆弱,灾害易发多发频发。据统计,湘西地质公园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12处,潜在威胁人口7176人、房屋3869间、农田393亩、公路6470米、水渠275米,潜在经济损失25376万元。
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只能通过防灾减灾措施尽力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为此,湘西地质公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灾害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所有灾害隐患全面落实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制度,逐级逐点落实监测责任主体和监测责任人,确保能及时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号。
2018年以来,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引进先进技术,采购专业设备,安装全州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园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在线实时监控,及时监测重大险情,为公园地灾防治装上了“千里眼”,切实提高地质灾害科学监测能力。
与此同时,各隐患点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监测责任人对园区内各类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重点防范区域、旅游景区、交通干线和学校、集镇等人口密集区,开展不定期排查和巡查,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流域内水库、堤防及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着力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旅游风景区等重点部位和“清明”、“五一”、“国庆”等重要时段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积极推动日常巡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洛塔、芙蓉镇、红石林、十八洞、吕洞山、矮寨、天星山七大区域,分别成立专门的巡护队伍。
对于洪涝灾害,猛洞河沿岸的群众记忆犹新。多年前,猛洞河河流两岸水土流失严重,一年一次洪灾,房屋、良田被冲毁,庄稼颗粒无收。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雨季,老百姓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实施退耕还林后,猛洞河沿岸生态脆弱区域得到有效修复。为保护好退耕还林成果,两岔乡从高家坝水库一带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长年聘请专职护林员巡山管护,守护了绿水青山。
2018年10月21日凌晨,受降雨影响,矮寨镇大兴社区X036线路段山体发生小规模滑坡。11月23日,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245队现场勘查人员发现场地变形趋势明显,将该情况向有关部门紧急汇报,并在发生滑坡区域布下16个监测点。
由于多个监测点变形趋势超过预警值,工作人员判断,该区域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滑坡,于是再提交预警报告,并建议封路。12月7日上午,滑坡区域全面封路。当天下午,滑坡区域山体出现较大规模滑坡,超过5000立方的土石从60多米高的山体滚落下来。此次地质灾害预警及时,处置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