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9年07月22日

经典释疑(四)

一字之师话“忍”字

《土生说字》释“忍”。

《古文字类编》中“忍”字字形流变。

文/图 唐正鹏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孔子曾经说过的话,经常被人们用起。然对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一般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为“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的。”相对权威些的注家将其解读为“这种事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前种解释有望文生义之嫌,文意与孔子原文意思多有不合。孔子说这句话的本意在于谴责季氏,有明确的外指性,而今人因将“忍”字理解为“容忍”,语义就转而为内指了。后种解读虽差强人意,然意思表达尚不明朗。

原文:《论语·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要较为确当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关键在于解读句中的“忍”字,可谓一字之师,意可全明。为此,我们对下面引据的文献中对“忍”的释解作个裒判和考证,然后结合原文分析文意。

关于“忍”,第一,我们看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解释:“忍,能也。能者,熊属,能兽坚中。故贤者称‘能’。而强壮称‘能杰’。凡敢于行曰‘能’。今俗所谓‘能干’也。敢于止亦曰‘能’。今俗所谓‘能耐’也。‘能’‘耐’本一字。俗殊其音。‘忍’之义亦兼‘行’‘止’。敢于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于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谓‘忍耐’也。其为能一也。仁义本无二事。先王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中皆必兼斯二者。从心。刃声。”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段玉裁释“忍”为“能”,“能”就是“坚中”之意,即“心志坚定”;第二,《土生说字》释“忍”:“‘忍’为刀口,是刀剑最锋利的部分;‘心’为内心。‘忍’为刀置心上,刀口留有一滴血(‘、’),喻指心承受着就像被刀刃割破溅出血那样的疼痛,意指人受到极大的伤害,却默默承受,压抑自己的感情不表露。本义为忍耐、容忍。‘刃’‘心’相合为‘忍’,又可以理解为以刃去伤害别人的心,使人受到严重摧残,意为狠心残酷。”《土生说字》一书中释“忍”,虽有个人揣测之意,但最后将“忍”字的意思总结为“狠心残酷”,还是较为确当的;第三,西汉贾谊《新书·道术》篇中云:“以己量人谓之‘恕’,反恕为‘荒’。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贾谊释“忍”为“反慈”,“慈”即“恻隐怜人”,那么“忍”就是“不仁不义”了;第四,《晋语》有注:忍,不义也,残忍也,残刻也。《晋语》中的“忍”有“不义”“残忍”“残刻”之意。至于将“忍”释为“容忍”、“忍让”当为引申之义了。

弄清了“忍”字本义和引申义之后,还要根据原句的具体时代和语境在判定其确当之义。从“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发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感慨的前提条件是季氏“八佾舞于庭”,这种严重违背礼乐典章制度的行为。根据文意,这里的“忍”不可做动词和形容词解,当参照《新书》《晋语》中“忍”字的字义作名词解,准确的意思应为“违背基本伦理和礼法的事”。另外,本人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句式可视为古代文言文中“主谓倒置”句式,可以还原为“是忍可(为),孰忍不可(为)”。

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可以释为:“这等不仁不义的事都可以做出来,还有什么不仁不义的事不可以做出来”。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今人化用或者借用古人的语言,应在吃透古人用意的基础上,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与信息,但必须遵循古人语言的思维逻辑和情感指向,不可随意变动,以免产生谬误。

--> 2019-07-22 经典释疑(四) 1 1 团结报 c35584.html 1 一字之师话“忍”字 /enpproperty-->